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新闻午报:剧场不应成为“阔少”的堂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11:50 乌鲁木齐晚报

  (新闻午报)

  80年前,德国戏剧大师布莱希特曾提出“把戏剧赶入贫民窟”的口号,但我们目前很多人一年几乎看不上一场演出。本月初,在长沙举行的首届“中国剧场论坛”上,中国剧场的平民化诉求成为与会代表讨论的热门话题。不少专家称,我国剧场文化缺乏平民意识,过高的票价使之成为少数人赏玩的“阔少文化”。专家认为,我国的剧场经营一走上市场,

就表现出追求奢华的贵族化倾向,不顾发展中国家的国情、人民的生活水平及收入状况,将普通老百姓排除在剧场外。

  一墙间隔阔少与平民

  居高不下的票价已成为困扰国内演出市场的一大通病。高票价在中国演出市场始终是个敏感话题,尤其是在上海,高票价已成为一种风气。在形形色色的演出中,尤以各种明星演唱会的票价最为登峰造极,一再被打破的纪录都是由他们创造的。

  只要稍加关心,就会了解目前国内演出市场面临的窘境:一方面,许多音乐会得不到观众捧场,经费常常捉襟见肘,不得不缩减演出场次;另一方面,热爱古典音乐的观众在获悉演出消息后,却因票价昂贵止步于剧场门外。究其原因,正是一再被抬高的票价挡在了乐团与观众之间。曾历任上海交响乐团、悉尼歌剧院交响乐团、东京交响乐团首席的著名演奏家潘寅林对过高的票价连连摇头:“高雅不代表高价,何况音乐应该是大众的艺术,不是少数有钱人的奢侈品。无论东京、悉尼还是柏林,一场音乐会的最高票价都不超过大多数人一天的工资水平,相当于我们看一场电影的价钱,而现在我们国内的音乐会都普遍开出了400、500元以上的价格,其中不仅包括顶尖的世界名团,连一些普通音乐团体都是如此,这样动辄上百上千的票价和老百姓收入相比,实在高得让人难以理解。30年前我们是怕买不到戏票,而现在却是担心看不起演出,这样反而导致票价继续抬高,更多观众仍然被阻挡在高高的剧院墙外。”

  高品位不是高价位

  文化开发不等同于经济开发,高品位、高素质也不等同于高消费、高票价。很多演出商有意无意把文化消费当成一种奢侈消费,各种无序竞争与恶性循环,使中国演出市场走上了30年前日本的老路。日本指挥大师小泽征尔对中国古典音乐市场的高票价也有所耳闻,他借对日本音乐市场的看法婉转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古典音乐不是只有皇家贵族才能欣赏的,它应该平民化。日本很多古典音乐会的票价很高,我觉得这不是正确的倾向,关键是要把票价降低,吸引更多的人来观看表演,同时通过吸收社会和企业赞助来达到降价的目的。”

  观众毕竟不是挥金如土的“阔少”,“阔少文化”的误区就是把高品位简单等同于高票价。不良演出商把善良的观众当成引颈待斩的对象,而这样的短视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演出市场虚假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大厦将倾的重重危机。

  先来算一笔账

  某港台歌星在沪个人演唱会成本开销

  艺人出场费(含舞台灯光音响班底)约300万元

  搭建舞台及租用相关舞美设备费用约200万元

  宣传费(各媒体、街头广告、海报制作费)约100万元

  艺人及班底“落地”接待费约20万元

  容纳5万名观众的场馆场租费等租赁费约80万元

  演唱会成本总计约700万元

  如果演出商不计利润,也不存在大量赠票,这场演唱会平均票价约为150元,从内场前区到看台最后一排的票价应在300元至50元,如果艺人“落地”后再参加一系列代言、签售及赞助商的宣传活动,可再抵消部分成本,如有上百万元赞助或财团支持,总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但事实上,能把票价卖到这个价位的演唱会几乎凤毛麟角,观众们看到的这场演唱会出售的票价在1500元到150元之间。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