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一次罚站导致学生自杀!我们该反思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21:39 人民网

  12月8日,安徽省某中学,一名“懂事”、“自信”并且“成绩优秀”的初中生,因为偶然的一次罚站,突然自杀。

  一条鲜活的生命瞬间即逝,一朵稚嫩的鲜花就此凋零,这无疑又是一起“教育杀人”的悲剧。曾是教育工作者的我,见多了类似的悲情演出。仅仅偶然的一次罚站,花季少年就突然自杀,自杀悲剧的背后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反思——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我

们的社会、我们的政府都需要去反思。

  我们首先要反思的是应试教育体制。谁都清楚,家长、社会、教育部门的评价标准决定了学校的教育始终是围着中考、高考的指挥棒转。在这种以学生成绩好坏论英雄的教育体制下,教师只注重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唯分数是举,对孩子的教育是重智能轻德育、重知识轻人格、重分数轻素养。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危害有多大,从小含留下的作文本中的记录就可以知道——在一篇《考试啊考试》作文里,小含写满了一次考试前的恐惧:“如果考不好,怎么向父母,向所有关心自己的人交代……唉,烦死了。考试啊考试,你是那么的讨厌,多么渴望能取消你。”而在另一篇《一次家长会》里则这样写着:“耳边又响起了班主任的声音:‘初三的目标,就是提高成绩考上重点!’------成绩、分数、重点,这些虚伪的代名词,真的那么重要吗?甚至改变一个人的一生。”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应试教育不除,教育杀人不止。我想,这句话足以惊醒每一个人。

  其次要反思的是,在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严重缺失。国际著名激励大师残疾人约翰-库缇斯说:“每个人都是残疾的,有的人是外表残疾,更多的人是心理残疾,而心理上的残疾远比外表残疾更可怕。”在我国,有相当比例的青少年呈现出敏感、脆弱、孤僻、焦虑等不正常的心理特征。有数据显示,我国已成高自杀率国家,25%被调查学生想过自杀;13.3%浙江中小学生曾计划自杀,4.2%考虑离家;2005年上半年,仅北京就有15起大学生自杀事件。一个事实是,现在中小学忽视心理教育,而过分重视死记硬背的学习成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心理学家郑日昌认为,知识仅仅是最低等的,凌驾于知识之上的,还有技能、学习能力、创意、情绪、性格、兴趣、公德、信仰等等,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中极为重要的环节,需要教师、家长的认识。

  当然,家庭教育更需要我们去反思。英国教育家尼尔说,问题少年是问题父母的产物。时下,多数家长把孩子当作荷叶上的露珠,百般呵护,千般宠爱。家长的过分溺爱,使学生的性格呈现自私、自大,却又敏感脆弱,难以与他人交流的特征。于是,他们心理承受能力越来越差,经受不起丝毫挫折。老师的一次严厉批评、家长的一个小误会,偶尔的考试失败都成了他们走向极端的导火线。

  从大学生硫酸“泼熊”、研究生虐猫事件,到马加爵杀人案件,再到今天“一次罚站突然自杀”的悲剧上演,教育为之一次次背上沉重的负担,我们也在一次次不断地反思。然而,遗憾的是,尽管每次我们都能找到导演悲剧的罪魁祸首,但悲剧却总是不断地开演,永不谢幕。我想,这才是最值得我们去反思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