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王选病逝专题 > 正文

有感院士王选的大实话:现在靠虚名过日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0日21:50 人民网

  12月中旬,200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相继揭晓,101名科技工作者榜上有名。而在此前后,对于院士制度的质疑,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院士制度何去何从,似乎已经不是科学界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邹承鲁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人治和腐败是中国科技两大致命伤。(《新京报》12月20日)

  院士,如今我们说到这个称号,就如同提到如来佛祖头上的光环,有它,就是真佛
,是真权威,没有,即使你有再大的成绩,再强的影响力,也是假“慈悲”。“院士”,已经被异化了!

  什么是院士,在我国,指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是经过两院评选出来的在某个领域有深入研究或造诣很深的科学家。按理说,他们更应该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然而,当上院士以后,许多院士就已经不是院士,你可以说他是社会活动家、政治家,却唯独不是科学家和专家。他对环保有一通宏论,会就“

矿难频发”表达自己的见解,也会对教育、三农、
能源
甚至国际时事、人文哲学提出批判,但唯独对他的专业领域,很少涉及。

  院士的异化,不仅是自己本身职业的异化,也是“权威”的异化。两院院士王选说了一句大实话,“错误地把院士看成是当前领域的学术权威,我经常说时态搞错了,没分清楚过去式、现在式和将来式。”他说,我38岁,站在研究的最前沿,却是无名小卒;58岁时,成为两院院士,但是两年前就离开了设计第一线;到现在68岁,又得了国家最高科技奖,但已经远离学科前沿,靠虚名过日子。一个科技工作者,当他是真正权威的时候,没人相信他,等到脱离科研第一线,功成名就做了院士,他却成了不折不扣的权威,不仅是专业领域的权威,俨然也是人文、社会、自然科学和政治领域的“全能”权威。

  以研究马克思而著称的卢卡奇说,物化就是人的本性与其存在相冲突,人由主体变成了对象,人的活动的结果变成了某种自律的、并反过来统治人的、支配人的力量。这里的物化,就是指“异化”。“院士”,他们的科研活动曾经创造了辉煌的成果,然而,当他们成为院士以后,这些“成果”,无疑将反过来成为“院士”的主宰,成为统治“院士”、支配“院士”的力量。院士,一般来说,不出什么大事故,只会上,不会下。于是,当下众多的“院士”,实际上大多数只是他们“过去时”的奴仆。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的人劳动是全面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这种自由,指的是人类的生产摆脱了肉体的直接需要和物种繁衍的需要。著名数学家陈省生有句名言,他说,数学好玩。正是因为这种超然的治学态度,才造就陈省生的辉煌一生。因为在数学的国度,他才是主宰。然而,许多人为了当上院士,会拼命地进行“科研”,拼命地创造“论文”,他们是“科研动物”抑或“论文动物”;当他成了院士以后,又顶着院士的头衔四处走穴,贩卖并不高明的“学术观点”,这时,又成了“会议动物”。人的劳动一旦失去了自由性,也就失去了自觉性,这样的院士制度,这样的学术氛围,又怎么能聚集到更大的“创造”能量?

  相关专题:王选病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