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坚持在东亚合作中做减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00:00 青年参考

  从东南亚到东亚,就在政治家展开未来亚洲一体化的想像之时,构想上的减法却在现实中突变为加法。一减一加,不仅尽显亚洲政治现实的诡秘和复杂,也摆明了各方的策略和立场。

  刚刚落幕的首届东亚峰会,从1990年马哈蒂尔的一个想法到今天的《吉隆坡宣言》,这段路东盟和其伙伴整整走了15年。但我们必须看到,无论是用10+3还是10
+3+3甚或是10+6的框架来计算,各方之所以可以在吉隆坡会聚,其中的关键因素还是在1997年、1998年间席卷东亚的金融龙卷风。这是透视东亚未来的基点,也是架构中国亚洲战略认知的支点。

  面对亚洲复杂的政治和经济现实,中国需要借助多边框架来实现自身的亚洲战略,以支持长远的国家发展战略:这个战略如温家宝总理在东亚峰会上的致辞中阐述国内发展的思路一样,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努力。一切迹象皆表明,在东亚合作的进程中,中国的心态很平和,态度很从容,政策很务实,未来很乐观。

  从地缘政治的现实来看,日本正全面和中国角逐亚洲事务话语权。这种角逐既代表了其自身的利益考虑,也含括着其同盟的战略诉求。通过做大框架来稀释中国在东亚事务中的影响是其清晰的策略。不少人担心一个“泛东亚化”的东亚峰会将因此空洞,并变成一个像APEC一样由非亚洲力量主导的“清谈会”。我们认为,这种担心没有必要。

  首先,东盟虽已建立近40年,但其成员国在消除彼此政治和经济的差异方面,迄今尚未取得实质性成效,彼此间在贸易和金融体系的开放程度等方面仍需要实质性进展。理性来讲,东盟目前最重大的任务是进一步的凝聚,以获取足够的力量来支撑其在区域政治和全球经济竞争中的影响力。10+3+3的框架可否长久维持,必然会为东盟各成员国严肃考虑。支持东盟在东亚峰会这个区域多变机制中的主导地位,正反映了中国政府负责的考虑和态度,因为一个无限泛化的东亚概念带来的必然是一个空洞化、孱弱化的合作框架。如果真的那样,后果谁来承受,成本谁来负担?

  中国政府不希望东亚峰会成为封闭、排他的组织,不仅是诚意的表达,也是战略思维的申明。从积极支持10+3,到负责任地进行10+1,再到和东盟各成员国单独展开的政治、经济合作,这一轨迹说明中国不仅不需要寻求在东亚峰会上的所谓“主导地位”,更表明中国政府的外交政策日趋务实:在积极寻求多边框架作为解决地区冲突、扩大多边合作机制的同时,加强与区域内国家的双边往来;提倡通过区域内政治、经济整合来推进地区一体化的进程,反对由封闭和排他的国家联盟制造新的政治和经济割裂现实。

  东亚峰会的举行,作为一个开始,实在不需要过早地断言其未来,而东亚一体化需要的也不是什么经验的贡献者和思想的领袖。相反,它更加需要对现实的认真考量和未来合作的真诚意愿。目前,东亚的现实很严峻。从政治、文化、信仰的差异,到经济、资源和发展程度的不均衡,一切都需要相关各方做出努力,增进政治互信,扩大贸易规模,提高金融体系开放度,改善投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这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失衡现状,消除各种地区和平的不稳定因素,这才是一个值得期待的东亚未来。利,实在不可早言,亦不可多言。

  围绕刚刚成为现实的东亚峰会,急于言利者众,勇于埋单者鲜。必须看到,东亚合作的现实成本会非常高昂。其中花费,大部分会消耗在增进政治互信的过程之中。对于目前已经扩大化的框架,最现实的问题就是主导和付费。由一个利益并不密切相干的力量来埋单,当然没人期待,但由一个在历史和现实中迷失了方向的力量来主导,更加不会有人敢于相信。面对眼前的波谲云诡,中国的选择真的很丰富,加强双边合作的减法原则是其中一条最现实的道路。东亚一体化,无谓操之过急。

  (汤万君)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