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家真好 我们有了热被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04:09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青年会土房子金堂儿童之家”坐落在离县城不远的三星镇来宝砣村港青小学旁。两层的小楼院和这里大多数农家院落没有什么区别,如果不是那扇黄色的木门上挂有国内扶贫组织土房子在金堂建起的“青年会土房子金堂儿童之家”的牌子,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它的存在。

  还在门外,记者就听见了孩子们的声音,轻轻推开门,院坝内有四五张红色木桌拼

在一起,13个孩子围坐着正在吃午饭。戴眼镜的儿童之家负责人香港人庞志成正招呼着孩子们趁热吃饭。“今天中午的菜是我亲自下厨做的,他们都说我的菜味道淡!”半个多小时的进餐时间,庞志成的眼睛很少离开这些孩子。

  据介绍,他们家都在农村,是孤儿和极贫困家庭的孩子,因为失去父母或被遗弃,时常饱一顿饿一顿。因为儿童之家的建立,他们各自从偏远的山村聚到了一起,重新组建了一个大家庭,有可口的三餐,也有书可读,更有无数关心着他们命运和前途的好心人。

  生活

  “家”让苦娃发生根本改变

  庞志成和记者多次谈到了“家”这个字眼,对于这些孩子来说,家是残缺的,“所以来了这里,尽可能的让他们有家的感觉。”庞志成说到,“我要求我们的生活老师,要尽可能做好家长的角色,既充满慈爱也要有威严。”

  在儿童之家里,有一个不大却收拾得当的客厅,环着的三面墙摆放着课桌,还有黑板和书柜,孩子们放学就在这里写作业、画画。一楼左面的房间是四个男生的寝室。二楼是女生的寝室和看电视的活动室。阳台上种满了孩子们喜欢的花草。孩子们的漱口盅依次排开,小小的厕所干净整洁。这和他们以前生活的环境有极大的差别。

  建设

  “家”的温暖来自各方关爱

  记者了解到,儿童之家从建立到后续的资金,都来自筹款。最初建立时香港慈善机构“土房子”和成都基督教青年会共同出资,租房、租地、配备所有生活设施,现在孩子们今年一年的生活和学习费用也得到了好心人士“一对一”的资助。

  庞志成告诉记者,每周二、四、六他都会回到金堂,来和孩子们呆上一整天。平常从香港来的义工李维新和两个生活老师小尤和西拉姆,还有负责儿童之家菜地的江良,就管理儿童之家的一切事务。除了生活老师有工资,义工李维新是没有一分报酬的。

  “听说我们是来帮助这些孩子的,村里人都很照顾我们!”庞志成告诉记者,“村里养奶牛的老板每周都有三天给我们送牛奶来。租的房子也很便宜,一年才1000多元钱,租的两亩菜地一年才200多元!”

  另外,还经常有来自各地的爱心人士到这里做义工,帮着做饭、打扫清洁、领孩子们玩。正是来自各方的关爱,才让儿童之家以及孩子们得以健康的成长。

  成长

  “家”教给孩子立人之本

  记者注意到,吃完饭,所有孩子都忙碌起来,有的扫地、有的抹桌子、有的抬凳子,分工明确,各有所职。庞志成解释到,这是培养孩子们的自立能力,教会他们必须的生活技能和立人之本,一种责任和承担。

  “他们都很听话、懂事,四个月来,还没有出现过不听话的举动!”庞志成说到,“培养他们自立、自信得从很小的事情做起。”在这个家庭里,大的孩子有义务帮助小孩子。

  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大多数都还不错,少数几个一般。“我想能找到一个比较固定的家教可以给孩子们补课,如果是义工,就更好了。太贵的家教我们也请不起。”庞志成说。

  支撑

  “家”也得靠自身造血

  明年5月,儿童之家将移址到金堂县城的三江新村,一个占地三亩的新家已经由成都青年会出资购买。和成都西餐厅祖母的厨房合作的“温室农场发展计划”也即将启动,届时,由儿童之家代种的西餐所需蔬菜也将为儿童之家换回资金。“仅仅靠单纯筹集资金来维持儿童之家的后续发展,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自身造血!”庞志成说,“孩子们也可以通过这些活动的参与,比如说到田地里,拔拔草,画画,体尝到劳动果实的得来是多么不容易。让他懂得生活的艰辛!”

  记者走的时候,又来了三名义工,他们为孩子带来了过冬的鞋,这些东西都出自于好心人之手。庞志成说,儿童之家建立的目的是关注贫困孩子。孩子们的背景无从改变,但用爱心、用教育却以改变他们的命运。

  真情对话

  记者:现在在这里住得舒适吗?

  小雨(化名):以前都是和爷爷奶奶三个人挤一床被子,被子又小又破,脚都晾在外面,冷得很。现在,我一个人睡一张床,还有这么厚的被子盖,好舒服哦!

  记者:儿童之家好在哪里?

  小强(化名):当然好!可以添饭,每天都有肉吃。

  记者所问过的孩子,无一例外的都表达了同样一个感受,儿童之家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都得到了根本转变。孩子们是单纯而直接的,也是很容易就满足了的。

  本报记者王晶文/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