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王刚:新疆文学应剥离“大漠”与“孤独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12:2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乌鲁木齐十二月二十日电 题:新疆文学应剥离“大漠”与“孤独感”

  中新社记者 汪金生

  因电影剧本《天下无贼》和小说《英格力士》而获得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和年度最佳长篇小说双重荣誉,王刚这位正日益受到外界关注的新疆籍作家,宁静地回到乌鲁

木齐。期间,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专访。

  王刚与《英格力士》

  “两年前的冬天,我回了次乌鲁木齐,漫无目的地走在那个城市中,在陌生中发现童年里熟悉的东西。假期的校园安静,空气中有种从记忆深处传出的声音,就像我在耳鸣。当年的那些老师们在校园里一个都没有了,一切恍如隔世,我说不清楚这种心情,但是我知道,我要动笔了。”

  这便是王刚写作《英格力士》的理由。在这本小说中,仁慈,灵魂,罪,爱和恨,自慰,死亡,上帝,鬼等等,或英文,或中文,都强烈地暗示了意义。王刚说,作品在构思的过程中,其内心曾有一度充满了残酷。

  去年底,《英格力士》以高票数一举夺得人民文学出版社与文学期刊界“老大”《当代》联合评选的专家组“年度最佳长篇小说”,对此王刚称自己也感到“有点意外”,他说,“看到我所追求的,我所特别关注的某些品质今天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得到了胜利,我也感到特别欣慰。这个奖,它甚至不是我个人的胜利,它是纯文学在一定意义上回归了的胜利。我对我自己很感激,同时对周围的世界也充满了感激。”

  新疆文学应剔除“大漠”情怀

  “一张少女美丽的脸,如果反复看,也会产生疲倦,更何况大漠、戈壁这些与我们生活有一定距离的话题,如果一批又一批的人去反复说,就没有什么创意”。

  王刚认为,文学作品不应为某一地域服务,对于许多新疆籍作家喜欢把大漠戈壁作为自己作品的主线,已衬托自己的孤独感,他认为大可不必。“大漠题材现在已经成为许多新疆作家无法避免的一道桎梏,我曾经被周涛的诗歌感动过,可是后来,越来越多的人一般性地重复新疆的地貌、风俗,就让人怀疑其价值了。”

  无法剥离的新疆情怀

  “我出生在新疆石河子,长在乌鲁木齐。一九八八年到北京读研究生,那时喧嚣的文学还有一个尾巴。我一边读书一边写作,同时发表了一批中篇小说,有人说当时的我就像一个外省来的野心家,充满了向上爬的渴望和野心,以及作为一个小人物的悲哀。”

  王刚离开新疆已近二十年,不过作为新疆人的身份从来没改变。这位出生在新疆石河子的年轻作家,脑子中总有抹之不去的天山印象。

  “新疆大地给自己带来的滋养和伤害一直呈现在脑海中”,对乌鲁木齐的感情,王刚在他的新作《英格力士》中表露无疑。 “这些年乌鲁木齐变化很快,记忆中的东西也越来越少,许多旧建筑再也找不到了。”

  “我永远不是乌鲁木齐的过客,也不是一名旅游者,而是这个城市的一员”。(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