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公报:中国“家产”激增喜忧参半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1日12:57 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 香港《大公报》21日发表吴永强和扈亮撰写的文章说,中国首次全国经济普查的搭配的数据,透露出许多积极的信息和积极的因素,但中国经济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因此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今后不会平坦,不可有所懈怠。

  备受关注的首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中前进了一位。对此,绝大多数人持有乐观态度,有媒体更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加以报道。

  确实,经济总量一下子激增二点三万亿、增幅接近百分之十七,显示出中国“家底”殷实可喜的一面,透露出许多积极的信息。比如:第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和所起的作用得到提升,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比原先统计反映的更合理、更健康;以前对中国经济主要是由制造业和强劲出口拉动的说法显示出偏差,确认了服务业和消费领域对经济增长的功不可没;对中国经济结构的比例关系的认识加深了,不像原来估计得那么糟糕、恶劣,并增强了在今后一个时期可以保持长期、较快发展的信心,对未来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有很大帮助。这些都是积极的因素。

  但是在另一面,也应该看到值得忧虑或者不那么乐观的因素依然存在。比如中国的总体排名前进了,但人均GDP依然居于百位以后,高能耗、低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依然还没有得到根本改观,超过一亿人的贫困人口、日趋紧缩的资源、环境的压力依然形势严峻。这些基本问题以及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不会因为普查之后就消失,也不存在需要重新评估的问题。

  所有这些,正如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所言:“不能因为普查增加了一点GDP就沾沾自喜”,“经济普查本身不可能创造GDP,也不可能因此而增加可支配的财富。”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面对发达国家所拥有的技术优势,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今后并不会平坦,所遇到的阻力也不会小,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压力仍然很大。如果仅因为GDP激增而有所懈怠,那完全是一厢情愿的错误想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