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改革前请先披露公交公司的运行情况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00:03 红网

  12月20日,北京市北京公交、地铁月票改革听证会在北京远洋大厦举行。尽管一些代表对电子月票限用120次、月票价格等问题提出质疑,尽管最终的方案还没出来,但是有关主管部门似乎承认了公交公司方案的“合理性”。北京市交委副主任谷胜利回应,此次调整主要是由于月票种类的合并同类项,这是关键环节,因为原来的7种月票合并为4种,所以才造成价格的适当调整。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柴晓钟更信誓旦旦地表示,市财政将增加3亿元补贴。(2005年12月21日 人民网)

  按照常理说,月票种类合并为4种,其运行成本是降低而非增加,而由于持月票的群体因为这样的改革而大面积的改成买普通票价的可能性更低。虽然制作电子月票的机器比制作纸质月票的机器昂贵、公交公司更换相应设备也要有所投入,但是由于电子程序操作简单、更换月票的程序方便、电子设备更换频率不高,所以改革后电子月票的总体的制作成本应该降低的。既然运营成本不增加、乘客不会减少,那把“月票种类合并同类项”解释为票价“适当调整”的“关键环节”显然没有多大服力和公信力。

  其实公交、地铁涨价,只要其理由充分,市民应该都会给予理解。问题是,不明不白的说辞越解释人们越疑惑。这次北京公交、地铁月票涨价其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先前,有报道说是应付石油涨价,后来有人质疑最近原油价格比较,如今倒是为了改革。改革和涨价根本没有必然性,然而中国特色的改革似乎陷入了一种涨价模式。

  当下,公共设施所有制性质和经营权给人一种混乱的印象。比如城市公交公司、电信、煤气、水厂等国有垄断企业,虽然他们名义上都是国有基础设施,但是改革起来比民营企业更加不含糊。一旦经营成本有所增加,他们就一面挖空心思的涨价,一面向财政张口要钱。涨价的理由是他们也是企业,不能做亏本买卖;张口向政府要钱的理由是他们是基础设施,带有公益性。然而,是亏、是盈全凭他们那张嘴,而老百姓却不知情。就连是亏是盈都不清楚,老百姓更别想说想知道他们的运营状况如何,更别想知道他们的成本到底有多大、收益有多大,更别想知道财政一年补助他们多少,就别想知道他们得到的钱到底流到哪里!

  北京市公交、地铁月票的改革也是这样的道理。市民根本就不清楚他们是亏是盈,根本不知道他们的成本用在哪些方面、收益流向何处,就糊里糊涂地去听证、就将要接受月票17.9%的涨价,这不是很可笑吗?政府部门连公交、地铁的运营情况都没公诸于众,就大大方方地要追加3亿元来表示“支持”,这到底是政府部门的钱,还是老百姓的血汗钱?

  近段时间,公车涨价开始陆续在一些城市上演。从南宁到桂林,再到北京,大家争相打着各种旗号涨价,有的说原油上涨、有的就是说亏损,有的就是说是改革的“必要”。但是,只要所有真相没公诸于众,那么民众都厌倦这种改革,因为它们不明不白。

  (稿源:红网)

  (作者:周邦坤)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