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开放的活力在涌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01:24 人民网-华东新闻

  编者按:今年初,以民营经济和输出资本闻名全国的浙江温州,提出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提升当地经济发展。此举引起广泛关注。5月,我们以《招商引资:质疑声中的温州模式变革》为题刊登一组报道,介绍了温州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的决策背景,以及对确立经济发展新起跳点的思考。临近岁末,本报记者再访温州,探究那里发生的新变化,今起推出一组系列报道,分3次刊出。

  起点,勇气与妥协并存

  柳上淡偷偷数着家中的一堆钞票———30多万元,摸黑把钱埋到地板下,想想不放心,再找块钢板焊起来。

  这是上世纪80年代初的事情。当时,鸡蛋几分钱一只,老百姓每月工资几十块,人们还没有从“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恐慌中完全挣脱,柳上淡能从“尾巴”上悄悄捋出这些钞票来,属于典型的温州人的本事。

  柳上淡跑过供销、开过“地下”工厂、“买”过国企的技术……现在,56岁的他是柳成集团董事长,动辄投入数百万元买下新厂经营。

  第一代“泥腿子”温州商人,大多有着柳上淡一般“反正家里饭都吃不饱,就偷偷摸摸做生意”的发家史。这种特殊的经济增长方式,使温州——偌大的中国版图中并不显眼的角落——走出了一条独一无二的发展路。

  时至今日,温州人已可以挺直腰杆总结:温州民营经济的先发优势,得益于当年摆脱旧体制、旧规则约束的勇气,也有不与体制正面对抗的农民式的狡黠与妥协。

  22万家个体工商户,13万家民营企业;全部企业中,98.8%为民营企业;GDP的99%由民营经济贡献;三次产业中工业占56%,民营又占工业96%……这些数字都在证明,温州民营经济的实力与活力,不容小觑。

  声名远播后的温州,不断有考察团、招商团频繁光顾,发展民营经济的温州经验被各地学习借鉴,更有许多地方———包括像苏州工业园区这样的发达地区,看中了温州人的钱袋子,纷纷前去招商引资。

  可是,近两年来,在多年顺风顺水后,温州再一次站在风口浪尖。

  速度,从轮子本身找问题

  一年前的这个季节,王建满只身到温州履新。

  到这座城市担任市委书记之前,王建满曾任杭州市委副书记、萧山区委书记。当时,“萧山模式”颇受关注。

  现在回味王建满上任后的首个正式活动———两天之内看望8位老同志,会发现看似中规中矩,实则蕴意深远:没有前人打下的坚实基础,没有前任作出的不懈努力,也就没有温州的现在。据不完全统计,温州市内各类存款约2000亿元,在各地的民间存款据传达3000亿元,再加上200多万温州人在浙江、在长三角、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国积攒的各种资源,真的够殷实。

  温州从风风雨雨中走来,从“无为而治”的争论到“火烧温州鞋”的震动,从遭遇信用危机到应对外贸纠纷,多次涅槃,愈挫愈勇。

  但是,如果说之前历次危机是温州经济车轮碰到的拦路石,那么,这次是轮子本身出问题了。

  温州经济之轮,慢了下来。

  从2003年开始,全市经济增速渐趋下滑,最差时跌至浙江省的倒数第一,随后虽有所回升,但仍给人留下增长趋缓、“盛极而衰”的印象。

  经济增速放缓,社会压强就会增大。长期以来,温州GDP在浙江居第三位,而今,绍兴、台州等市紧紧追赶,连普通的温州市民都感到了一份压力。一位温商就苦笑道:“现在,我们是被台州拽住了裤脚,被绍兴抱住了腰,眼看着第三就难保了。”

  或许,外地人很难理解浙江各市之间这种竞争的心态。但在这个经济强省,这种比较时刻都在进行,官员之间比,商人之间比,老百姓闲谈之间也要比。比的是数字,核心是经济的实力与活力。

  在温州的决策者看来,温州享用多年的制度创新优势,也就是民营企业发展所带来的微观领域制度创新优势,正在逐渐淡化。雪上加霜的是,民营企业自身局限所带来的各种弊端,正逐步显露。

  温州的经济巨轮,需要持续转动的新动力。从来是勇于创新之地的温州,这次又能拿出哪些体制、机制方面的创新,来换得新优势?

  开放,补上重要一课

  王建满开出了一张自己熟悉的方子———招商引资。

  这是今年初春的事。此举当时在温州内外引发的种种争议,无需再来赘述。现在回看,种种说法似乎把事情想得太过复杂。有人说,温州所做的,不过是补上历史进程中“缺失的一课”。

  改革领先的温州,四海为家的温州人,欠缺的竟是开放。

  温州引进外资的步伐一直缓慢。数据显示,温州曾长达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只有3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没有一家在这里落户。

  开放型经济的缺失,使温州失去了产业升级的外力推动,温州民企的优势也无法与发展开放型经济对接。

  更广的背景在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关起门来搞民营,会不会事倍功半?开放,势成必然。

  曾被许多地方作为重中之重的招商引资,在温州列为“一号工程”走上经济生活的舞台。

  数据显示,自2月22日温州正式提出今年招商引资的总目标以来,协议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幅达到20%和50%。1至9月,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41家,同比增长48%,合同利用外资4.7亿美元,同比增长89%。今年,新增加的10亿元、20亿元以上含有较高技术含量的新项目有30多个,新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达到400多家。

  据温州市副市长孟建新介绍,截至11月,总投资达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67个;88%的项目、70%的实际引进外资,投入在制造业。

  难怪,去温州的波音737客机上,记者看到竟有一小半是外国旅客。听说,过去要在温州街头见到“黄头发蓝眼睛”的老外,还真不容易呢!

  《华东新闻》(2005年12月22日第一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