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印度外交的两个关键词(国际论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07:16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任彦

  印度总理辛格本月初对俄罗斯进行了访问。辛格和普京总统共叙传统友谊,一致同意建立两国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综观2005年印度外交“路线图”,不难发现,“大国外交”和“平衡外交”已成为印度对外政策的两个关键词。

  4月中旬,印度总理辛格在新德里与来访的中国总理温家宝宣布,双方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同月下旬,辛格又与来访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7月,辛格访美,和美国总统布什就进一步加强印美战略伙伴关系达成一致。9月,辛格在新德里欢迎由欧盟轮值主席国英国首相布莱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及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组成的“三驾马车”,双方同意建立安全对话机制,加强战略伙伴关系。

  印度一方面积极推进与世界大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另一方面又不和某一大国“打成一片”,而是在各大国之间巧妙周旋,用平衡策略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以此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印度有很多学者认为,这种外交策略最符合印度的国家利益,印度应根据具体问题同其他大国建立适当的关系。

  与大国保持接触但不建立联盟关系,是印度在总结印度外交史上正反两方面经验基础上的选择。印度独立之初,便选择了与美国和苏联平行发展关系、不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结盟的政策,试图从美苏两方面都捞取好处。面对现实的压力,印度很快又“重起炉灶”,采取了与大国“不接触”的外交政策。印度高举不结盟的旗帜,号召那些不与美国、苏联结盟的国家团结起来走一条“新的道路”。印度的这一政策对当时的两极格局提出挑战,自然引来美苏不满。在美苏的挤压下,印度战略空间大为缩减。冷战进入高潮时,印度外交政策再次逆转,主动向苏联靠拢,并最终与苏联结盟。结盟虽然为印度带来一些实惠,但并没有提升印度的国际地位,因为在这种盟友关系中,印度并没有多少话语权。况且,美国的打击和制裁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印度从苏联得到的支持。

  面对国际政治现实,日益老练的印度人决定利用自己独特的战略价值打“大国牌”。印度的考虑是:让每一个大国都重视自己,视自己为战略伙伴,但又不让大国控制自己。舆论认为,这是印度外交更趋理性、更加务实、更为成熟的一种表现。经过最近几年有声有色的独立和全方位的大国外交,印度基本上扭转了1998年5月核试验后外交上的被动局面,赢得了在国际舞台上更为广阔的战略空间,有利于实现怀抱已久的大国梦想。

  长期以来,印度怀有强烈的大国梦想。印度游走于大国之间,不仅是在谋求现实利益的最大化,其最终目标是成为一条更具实力的“大鱼”。

  《人民日报》(2005年12月22日第三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