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电影百年:靓丽的文化景观(文艺点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07:16 人民网-人民日报

  仲言

  如果说文学是以静态的平面语言书写历史、戏剧是在有限且固定的时空中展现历史的话,那么,电影却开辟了人类利用光和影立体而动态记载历史的先河。电影是文化传播史上的一次革命。当代人能有幸目睹前辈们长达一个世纪的活动影像,不能不感激电影的赐予。

  电影西艺东渡,在古老的中国,走过了一个世纪的漫漫历程。

  回眸百年,电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成为各艺术门类中最有大众缘的一种艺术样式;许多电影从业者常被冠以“明星”的身份而成为极具社会影响的公众人物,即使是有了电视和网络,电影的地位依然稳固。百年中国电影2万多部作品,用定格在胶片上的影像历史,真实地见证并记录了中国近现代社会波涛汹涌的风云变幻,形象地描绘并展示出国人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心路历程和精神风貌。

  可以说,中国电影的百年,是紧跟时代脚步、与中国社会共同发展进步的百年,是关心民生疾苦和国家命运、与中华民族荣辱与共的百年,是以宽广的世界视野融会西洋艺术、不断探索中国电影民族化道路的百年,也是几代电影人筚路蓝缕、惨淡经营、艺术上开拓创新并取得丰硕成果的百年。

  百年中国电影用光和影谱就着辉煌史诗,用镜头和胶片书写着历史活剧。

  回眸百年,梳理开斑斓缤纷的文化思潮,毫不夸张地说,浓郁的现实主义精神是贯穿于中国电影发展始终的一条主线。一代又一代中国电影人,以饱满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不约而同地把镜头对准中国社会现实,从《春蚕》、《渔光曲》、《风云儿女》、《塞上风云》、《八千里路云和月》,到《青春之歌》、《战火中的青春》、《李双双》、《英雄儿女》、《创业》,再到《芙蓉镇》、《喜盈门》、《人到中年》、《大决战》、《凤凰琴》、《生死抉择》、《惊涛骇浪》等,民族的兴衰和时代的脉动清晰可辨。从中可以形象地感应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沧桑巨变,感受到中国人民的苦难、抗争、解放、变革与崛起的奋斗历程。一部中国电影史,在某种意义上说来,就是一部形象的中国社会变迁史。特别是电影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在抗日救亡的岁月成了唤起民众的战鼓和号角,后来庄严地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成为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徽章,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的一个十分神奇的文化现象,值得中国电影人为之骄傲和自豪。

  作为一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一如既往的平民视角,是中国电影最具市场号召力的社会基础。保持早期电影像《神女》、《马路天使》、《十字街头》、《万家灯火》、《乌鸦与麻雀》、《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人民性传统,新中国建立后的电影像《林家铺子》、《农奴》、《五朵金花》、《枯木逢春》、《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乡音》、《人生》、《美丽的大脚》、《生活秀》、《可可西里》、《我们俩》等,同样也深情关注下层百姓和普通劳动者的人生境遇,或同情民生疾苦、诅咒命运不公,或探索人生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或反思国民性陈弊,或讴歌时代新生活,这些以民生为基调的创作,充满深切的人文关怀和浓郁的人道主义情怀,给影片以感人肺腑的艺术力量。

  回眸百年,中国电影一直深深植根民族生活的土壤,在与世界电影进程并行的同时,始终追寻着一条民族化道路。从任景丰先生当年用手摇摄影机拍摄第一部国产电影《定军山》开始,就尝试着以民族文化的内容对外来形式的嫁接。作为一个有意味的象征,表明中国电影从诞生的那天起,就选择了以五千年民族文化为依托,从而让中国电影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展开与世界同行的对话。经过一个世纪电影本体的艰苦探索,中国电影实力已为世所公认,成为世界影坛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其国际知名度不断攀升。像《黄土地》、《红高粱》、《老井》、《秋菊打官司》、《香魂女》等一大批作品,都以其特有的艺术风采,在各种国际电影节上异军突起,屡有斩获。承百年基业,新一代电影人正在为世界电影塑造出一个夺人眼球的中国品牌。

  百年一遇是个缘分,是一种幸运;百年是一段历史的终结,更是一个新的起点。面对新的时代、新的受众,面对新兴媒体和国际同行的竞争压力,如何传递百年电影薪火,创造新的更大辉煌,历史正期待着当今的电影人。

  《人民日报》(2005年12月22日第九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