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参与 我期待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07:17 人民网-人民日报

  

我参与 我期待
图一

  有欣喜有失望

  北京地球纵观环境科普研究中心李皓

  2005年最让我欣喜的是,我看到中央政府坚定地树立起了建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新型价值观,这是中国在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方向上迈出的最踏实的一步。12月17日在北京开幕的“2005建设节约型社会展览会”给人的震撼是巨大的,会上展出的全国各地各具特色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废物利用、新能源、建设新农村的大小技术和新思路使人对中国的未来充满希望。

  最让我失望的是,当我几次走进北京高校时,看到大学生们对可持续发展知识的缺乏与冷漠。许多大学生不知道也不想了解保护空气、水、土地、矿产、森林、能源、物种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衷心希望他们能成为关心环境、珍爱自然的一代。(见图一)

  “节”字多亮点多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凌云

  回想2005年的中国环保事业,我脑海里跳出来的是“节”这个字。

  第一个是“节日”。11月30日举行了首届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晚会,这是我国首次评选绿色年度人物。这是中国环保事业的节日,可以说是中国绿色崛起的闪亮标志。

  第二个是“礼节”。无论是年初的叫停30个大型建设项目,还是圆明园防渗事件,都让人们认识到,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丢弃,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长久的发展,要对大自然讲究“礼节”,要考虑到环境的承载能力。人与自然之间要讲究“礼节”,要与自然友好相处。

  第三个是“节约”。在今年夏天,“节能”活动达到了高潮。节约一滴水、一度电,这些曾经被我们遗忘的口号又回到了我们的生活里,“节约”不仅是为了降低经济建设的成本,长期坚持亦是对大自然的永久保护。

  2005年的中国环保有着太多的故事,太多的内容。即使依然面临很多挑战和困难,但我还是对中国的环保事业抱有信心!(见图二)

  更畅通更透明

  环境咨询专家马军

  公众参与是2005年中国环保工作的一大亮点。从年初56家环保组织支持环保总局的严格执法,到4月公众积极参加圆明园防渗工程环评听证会……一系列行动凸现了公众期望行使知情权和参与权,积极参与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程序的愿望。

  但应该看到,制度建设的滞后使得公众参与的法律要求难以得到保证,实践中存在着严重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相关法律制度亟待细化,提高可操作性。2006年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环境知情权方面,掌握环境信息是公众有效参与的前提条件。在环境决策中,应当确立环评报告的公示原则;在环境管理中,应通过立法,强制要求高危高污染行业向社会公示其有毒有害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见图三)

  抓症结定政策

  《法制日报》记者郄建荣

  2005年,对于中国的环保事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人们为环保部门的多次发力而欢欣鼓舞,也因一系列污染事件而眉头紧锁。因吉林石化爆炸引发的松花江污染问题让人们深思:环保问题出现的症结在哪儿?未来的环保该着眼、着手什么?

  11月23日,原则通过的《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在对我国环保事业取得的积极进展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明确指出:“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决定》明确提出:“要把环境保护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将考核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奖惩的依据之一。”《决定》的出台,不能不说是2005年环保事业的最大亮点。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期待、不相信,2006年我国的环保事业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见图四)

  《人民日报》(2005年12月22日第十六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