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城市建设需全方位重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09:06 南方日报

  《东莞市城市旅游设施优化研究》编制正式完成,专家指出——

  城市建设需全方位重塑

  本报讯(记者/李格英)记者昨日获悉,东莞市旅游局联合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历时1年编制的《东莞市城市旅游设施优化研究》(下称《研究》)已于近日正式完成

  《研究》对城市旅游交通及其标识、城市景观要素、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城市滨水空间、城市商业街、城市旅游信息系统等旅游设施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和评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专家认为,东莞市城市旅游设施部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质量影响着东莞城市建设环境的总体质量。而破解之道在于构建“点—线—网—面”的城市旅游设施体系。

  记者在《研究》中了解到,优化的内容还将包括设立自驾车旅游服务中心。该中心将是游客短暂停留的休息场所,也是展示城市旅游新形象和服务游客的窗口。

  此外,东莞的公交车站在人性化、信息化方面还有待改善,如图示牌过高,不利于使用者查询,应该选择较为别致和更为人性化的图示牌,还应提高夜间查找的灯光配套等。另外,公交车站是城市居民最重要的停留点之一,《研究》建议通过景观的改造和小环境的建设,使公交车站增加休憩功能。

  问题

  三大因素制约城市环境

  《研究》指出,东莞市城市旅游设施部分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质量,影响着东莞城市建设环境的总体质量,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第一,缺乏系统性的开放空间规划,各重要开放空间节点特性各异,缺乏彼此间的联系和统一规划,没有很好地体现城市的传统保育原则和自然特色,而且城市开放空间的建设局限于重要道路的两侧,大规模的生活街区内部缺乏便捷、可达的次级小型开敞空间的经营。

  第二,城市边缘的自然景观要素缺乏必要的保护和利用计划,城市的蔓延使城乡的界限消解,如城市内部的河岔、溪流等原本应该成为培育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地段,但遗憾的是,对于城市湿地生态和农用资源还未实现谨慎的保育利用态势。

  第三,公共设施品质不佳,许多地区缺乏必要的地下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注入运河造成污染,城市标志系统和广告缺乏统一的设计。公交系统不发达,结合未来修建的轻轨、不同交通方式的衔接设施不足。

  对策

  “点—线—网—面”的城市旅游设施体系

  “点”是指城区的主要景观节点。其中第一等级为城市级,如可园、金鏊洲、中心广场等,这一等级节点的整治不仅是城市的微观改造,也是中观甚至宏观层面的城市形象再造。第二等级为分区级,如东门广场、科书博广场等,这些节点的治理和改造会给城市景观的改善带来投资少且立竿见影的成效。

  “线”是指景观较为集中,形成非常适合市民分类活动的城市线性空间。除滨水地带和商业街之外,老城区内振华路一带、西正路至石桥路商业街等。

  “网”是指在点、线景观基础上形成的以步行为主的网络系统,如纯步行道(全封闭式)、半封闭的步行道和人车共存的步行道。由这3种步行道形成的景观网络,串起水系统(蓝网)、绿化系统(绿网)以及各个节点,从而创造出步移景异的人性化的城市景观感觉。

  “面”是指能够容纳多种属性与功能的城市旅游空间,如可园以及三江交汇处滨江绿地、金鏊洲塔的综合开发,形成古韵新绿交相辉映的面状城市标志性新景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