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出去”致力经济国际化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09:15 南方日报

  我省1—11月吸收外资超去年全年水平,外贸进出口有望突破4000亿美元大关

  “走出去”致力经济国际化

  科学发展2005④

  本报记者程满清通讯员钟雁明粤贸综

  近年来日益频繁的国际贸易摩擦似乎并未对一路高歌的中国外贸产生太大阻力,素以外向带动战略为“命根子”的外贸大省广东也不例外。据海关的统计,今年1—11月,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已达到3818.4亿美元,全年预计将历史性地跨上4000亿美元的新台阶。

  与此同时,继去年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超过100亿美元、重夺全国桂冠后,今年1—11月广东实际吸收外资已达113.5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与之相呼应,资源开发成为粤企“走出去”新热点。

  对广东来说,外向带动战略已非传统思维简单的“加大出口培育产业实力、引入外资以市场换技术”所能概括,更包含出口之外的进口、国内资源之外的国外资源,乃至“引进来”之外的“走出去”。外向带动战略已随着生产要素获取日益国际化,尤其是适应自身可持续发展之需,自然提升至全方位、多层次、内外双向互动的“经济国际化”战略水平上。

  多点切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毋庸置疑,外向型经济在广东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简单的比较:作为“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今年全省外贸进出口即将突破4000亿美元,是“九五”计划末年1701亿美元的2.35倍!

  值得欣喜的是,上述多项外向经济指标快速且高质、理性健康的增长,在拉动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尤其是对于广东“产业高级化重型化,工业和服务业齐头并进”的目标来说,经济国际化战略中所包含的多项内容都可成为极具引导力量的重要因素和切入点。

  仔细分析外资近年来在广东的产业流向不难发现,通过外资投资发展高新技术和改造国有企业,我省一批新兴产业迅速兴起,电脑、家电、微电机、精细化工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产品已经成为广东的“拳头”产品。据统计,我省外商投资企业去年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共计522.8亿美元,占全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值的78.6%。

  不仅仅是外资,随着中兴、华为等一大批本土企业的迅速崛起,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成为“十五”期间我省外贸的最大亮点。来自海关的统计,机电产品出口占全省出口总值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54.4%上升到2004年的67.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更是在这4年间实现了年均40.6%的高速增长,比同期外贸出口年均增幅高出20.5个百分点,占全省出口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18.5%上升到2004年的34.7%。

  服务业方面,CEPA框架下港澳服务业以广东为桥头堡拓展内地市场的行动越发踊跃,成为当前广东引资可圈可点之处。来自省外经贸厅的统计,今年前11个月全省第三产业合同吸收外资金额增幅达57.1%,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批发和零售,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合同吸收外资增长1.4到3.4倍,金融业则猛增14.6倍。

  内源经济在“与狼共舞”中成长

  入世之初“狼来了”的惊呼犹在耳边,在对入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孰多孰少的不休讨论中,4年时间已不知不觉流逝。

  值得肯定的是,众多曾在改革开放之初由外资唱主角的地区和行业,经历外源优势内源化的路径转变,迎来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春天。从佛山顺德到深圳布吉,从家电行业到电子通讯行业,广东内源经济已与“狼”携手步入了共舞共融共存的境界。

  以从事外贸行业的民营企业为例,随着入世后外贸经营权门槛的降低,民营经济已成为我省出口的生力军。至今年11月底,全省累计共有超过3.8万家民营企业获得外贸经营资格,其中今年新增的就有1.1万家,近几年出口年均增幅超过60%。

  面对近年来如影随形并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广东本土企业从当初的消极躲避到积极抗辩,从无所适从到运筹帷幄,竞争力在国际化的竞争与交融中获得极大的提升。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2003年美国对无汞碱性电池337调查案中,我方企业最终胜诉;同年美国对木制卧室家具发起反倾销调查案,我方企业取得了极为理想的平均税率;美国对虾产品反倾销调查,广东一家大型企业更是拿到了零税率……

  一批实力强大尤其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开始步履自如地搏击国际市场。

  内外互动谋可持续发展

  面临当前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广东正用更为广阔和深刻的视野,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并着力将外源经济优势“内生化”,推动广东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省长黄华华在对《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作说明时明确提出,作为未来5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之一,要积极推进经济国际化,进一步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实际上,广东早已不失时机展开行动。自2003年至今的3年时间,广东利用高层领导出访机会组织经贸团随行展开交流,足迹遍及东盟、日韩、欧美、南美、非洲等多个地区,成为“引进来”和“走出去”并行并重的一着妙棋。今年11月2日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张德江率广东省代表团访问澳大利亚和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在四国举行的经贸合作洽谈会上,到会外国客商累计达3000多人,共签订各类贸易及投资合作项目总金额86.31亿美元,反响空前。

  值得关注的是,资源开发成为粤企“走出去”投资合作的新热点,从而突破了以往以工程承包和着眼当地市场投资的传统形式。省粤电集团立基有限公司与印尼圣第卡公司签订投资5000万美元合作开采煤炭项目,省农垦集团公司在泰国投资5200万美元设立热带作物加工企业,广东金润和能源物资有限公司则与菲律宾盈通国际矿业公司签订合约,投资2970万美元合作开采铁矿石……

  而就在一个月前举行的“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上,广东向数十位来自全球知名跨国公司和机构的洋顾问们给出“可持续发展”的选题。向曾经历过先发展(先破坏)后治理的模式的洋顾问们问计“可持续发展”,无疑是问到了知音。问计之余,广东更着眼于借力,吸引洋顾问们所在企业和机构参与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创建中来。

  从之初的单纯外向带动战略,到深入展开全方位、多层次、内外双向互动的“经济国际化”战略,并将其最大限度地落实到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生态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层面——这无疑是带动广东新经济增长模式破茧出壳的重要着力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