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谁制造了王小丫嫁人的“开心辞典”?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14:26 信息时报

  春节将至,出门在外的人都憧憬“回家看看”,于是“全国交警停休”的新闻也是昨天读者们热议的话题。交警部门是老百姓出行安全的强有力保障,这项措施的直接后果无疑将苦了交警同志,也苦了掌门人———限于篇幅,实在是难以将相关精彩论述一一奉上。

  针对苏州某报前不久刊登“王小丫陈章良携手入围城”报道,中国农业大学新闻发言人钱学军予以痛斥,并表示已和苏州市委宣传部及报社交涉,要求报社向当事人公开道歉

,对责任人进行处理。

  看了这个消息,四川省南充市的朱胜国先生忍不住乐了。如果不点明具体事件,仅从钱发言人“极其不负责任”、“对当事人名誉侵害”之类政治色彩极浓的话语看,一定以为这位新闻发言人是在发表关于国际争端的重大评论。但事实上,却只是针对一则关于两人结婚的传言。如此小题大做,怎么不令人莞尔一笑?

  “狗仔队”固然令人生厌,不负责任的报道固然应该指正,但“王小丫陈章良携手入围城”的传言,既没有损害陈章良取得的科研成就,也没有否认年轻有为的既定事实,更没有贬低中国农大的办学声誉,因而所谓对陈章良的名誉损害就无从谈起。

  其实,即便按这位新闻发言人的“名誉侵害论”推断,作为中国农大校长的陈章良和谁结婚,是学校的一件重大事情;坊间谬种流传,就是向陈校长和中国农大泼污水。可一个明摆着的事实是,钱发言人是中国农大的发言人,不是陈章良个人的新闻发言人。结婚是个体行为而不是组织行为,陈章良和谁结婚,轮得着学校新闻发言人“痛斥”吗?

  明确个人行为和组织行为的边界,这是对公民权利的尊重,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解放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把个人边界内的事情公共化,把校长结婚的私事当成学校的大事,实际上是逆历史潮流而动。相对于王小丫的一笑置之和陈章良的置之未理,钱发言人的“痛斥”不就成了插科打诨吗?

  不处罚并非人性化的全部

  日前,重庆某高校大一女生小静(化名)在寝室产下一女婴。学校有关负责人表示,小静属于未婚生育,本来可以按照《学生违纪处罚暂行规定》进行处罚,“但我们不会处罚学生,更不会开除学生,而是要让她早日走出阴影。”

  学校表态“不处罚”,让来自江西南昌市的林金芳女士“很感动”,认为这是一种值得肯定的人性化做法。2002年,也是重庆,也是类似大学生怀孕事件,当时这所大学依据相关校规将其行为定性为“道德败坏、品行恶劣”,给予两名学生勒令退学的处分。这事最后还闹上了法庭,虽然法院最后以不在法院受理范围为由,驳回了当事人的起诉。但这一标志性的事件,无疑加速了大学生性行为“除罪化”的步伐。如今,我们终于听到了高校负责人“人性化”的言谈,大学生的性冲动至少不再“品行恶劣”,这顶“道德败坏”的大帽子至少已经或正在从校纪校规中退出。这一番“温柔”的安慰话语来之不易,几乎是踏着前人“鲜血”得来的,难道我们不应该为此感动吗?

  来自成都市的何勇海先生对不处罚之举也挺认同,因为从治病救人的教育宗旨来看,不是所有的规章制度都要靠“处罚”来维持其威严,教育手段在某些时候也同样可以做到。但他进一步指出,对于未婚在学校生育的“小静”们来说,不处罚并非人性化的全部内容。

  一方面,人性化本来不应该体现在违反规章制度上,而应该体现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人性化上,人性化首先要我们的规章制度人性化。不然,我们要么只有“非人性化”地执行强硬甚至有损人格尊严的规章制度,要么为了“人性化”而牺牲已经制定出来的相关规章制度。学校对小静的不处罚,就是后一种选择,这种选择结果极有可能导致第二个、第三个、甚至更多“小静”出现。可惜,我们缺乏的往往就是人性化的处罚措施,那些几乎要把人逼上绝路的规章制度却充斥其间。

  另一方面,人性化本来不应该只体现在学生违反规章制度之时,而应该体现在其学习生活的各个环节。所以,学校对于学生的人性化,最起码要从对学生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多为他们做好生理、心理辅导等基础性工作做起,而不只是亡羊补牢式的“人性化”处罚。

  企业为何不拿欠薪当回事?

  年关将至,欠薪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12月19日,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联合省建设厅、省总工会召开了预防欠薪会议,奇怪的是,本来通知参加会议的有116家建筑施工单位,但实际到会的只有20多家。

  广东省今年9月公布欠薪企业名单中,深圳等地20家企业榜上有名,可其中有8家企业至今没有整改。记者日前实地走访才发现,这8家欠薪企业的老板已经“人间蒸发”。

  河北省泊头市的苏立芬认为,政府主管部门召开的预防欠薪会议却有五分之四的建筑施工单位缺席,可以看出这些建筑企业在预防欠薪问题上的态度:根本就没有拿这个会议当回事,或者根本就想回避这个会议。所以,未收到邮寄的通知,的确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借口。我们也必须对此作出反思,为什么建筑企业不认同这个预防欠薪会议的权威?为什么他们竟然敢于抵制这个会议?而为了今后不给这些企业以“未接到通知”的借口,广东省劳动和保障厅在召开类似会议时,不妨把通知挂号邮寄送达。虽然费用上相对要贵一些,但是,由此有些人就无法阳奉阴违了。最重要的是,必须通过完善法律法规,让这些企业再也不敢拿欠薪不当回事。

  重庆市的李北陵先生则指出,8家欠薪企业的老板“人间蒸发”,追薪的调查处理工作无疑可能因此而陷入困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尴尬。而这种尴尬表明我们在企业欠薪防范与查处上的被动。第一,说明了我们对企业合法经营缺少必要的过程监控,企业违法了,竟可拍拍屁股一走了之;第二,对企业欠薪的追讨行动迟缓,让那些恶意欠薪的企业有足够时间“人间蒸发”;第三,对追薪的各方配合不够,法律跟进不及时,以致企业已经不存在,老板早已远走高飞,这才想到来诉诸法律。显然,个中有教训值得总结,需要找一找问题的症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