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靶子:人治和腐败中国科技致命伤?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18:33 人民网

  评论由头:

  人治和腐败是中国科技两大致命伤

  12月中旬,200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相继揭晓,101名科技工作者榜上有名。而在此前后,对于院士制度的质疑,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院士制度何去何从,似乎已经不是

科学界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邹承鲁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人治和腐败是中国科技两大致命伤。

  推荐参考:

  关注点一有感院士王选的大实话:现在靠虚名过日子

  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的人劳动是全面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这种自由,指的是人类的生产摆脱了肉体的直接需要和物种繁衍的需要。著名数学家陈省生有句名言,他说,数学好玩。正是因为这种超然的治学态度,才造就陈省生的辉煌一生。因为在数学的国度,他才是主宰。然而,许多人为了当上院士,会拼命地进行“科研”,拼命地创造“论文”,他们是“科研动物”抑或“论文动物”;当他成了院士以后,又顶着院士的头衔四处走穴,贩卖并不高明的“学术观点”,这时,又成了“会议动物”。人的劳动一旦失去了自由性,也就失去了自觉性,这样的院士制度,这样的学术氛围,又怎么能聚集到更大的“创造”能量?

  关注点二:科研“官本位”,科研管理“人治”化

  在现行的科研体制内,科研管理“人治”化,课题申请靠职称、依关系,凭官位;学术争论以资历、名望为标准;课题成果评价凭面子,相互吹捧;科研经费、福利待遇向科研行政人员倾斜;科研资源与“官位”紧密相连,“官”“研”一体化,以致形成了干好不如“官”好,干好不如“偷巧”的圈内氛围。在这样的体制和氛围内,要求科研人员坐冷板凳、刻苦钻研,无疑于挤牛奶不给牛草,只会打击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由此,出现大面积的学术浮躁,“大量科研工作者千方百计要混个官当当”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关注点三:学术评价的简单定量机制,还助长了学术腐败

  学术评价的简单定量机制,还助长了学术腐败。长期以来,学术腐败问题已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痼疾。一些研究人员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成就,往往采取各种手段增加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于是,一稿多投、抄袭、剽窃、低质量重复、一分为二等学术腐败现象愈演愈烈。而学术界对这些现象似乎束手无策,对为了通过考核和获取生存空间的学术腐败,渐渐容忍甚至报以同情。

  编辑点题:

  12月中旬,200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相继揭晓,101名科技工作者榜上有名。而在此前后,对于院士制度的质疑,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邹承鲁提出,人治和腐败是中国科技两大致命伤。对此事您有何看法,欢迎网友畅所欲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