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高官“惊人之语”的背后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2日21:38 人民网 |
12月21日,人民网刊出2005年十位省部级领导的“惊人之语”,透过这些没有官话色彩的个性语言,让人感觉到这些省部级高官的真性情和体恤民生的赤子之心。如果将这十位省部级领导的语言连缀在一起,提纲挈领出一个主旨,就能切中这些“惊人之语”的言外之意,那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关键在于干部的工作作风。 一是官员贪戾之风不可不治。在这点上,国家安监总局局长和新赴任山西省代省长 的于幼军有着切身体会。李毅中说:“腐败不除,矿无宁日”,于幼军则说,非法违法煤矿的存在是因为“官煤勾结”。究其根本,乃是因为一些官员忘了“公仆”身份,贪污迷惑了官员的心性,导致一些不法商人以利诱之,投其所好,甚至招引官员入股,使之自愿成为奸商的保护伞。官商分肥,脑子里自然就没有将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贪戾之风甚嚣尘上的恶果不亚于猛虎戕害无辜者的生命。李毅中和于幼军都提出要用重典治乱局,但猛药的方子好开,最好还是从根子上挖掉孳生腐败的根源。胡锦涛总书记20日在主持政治局会议时提出,要逐步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这说明了党中央铲除腐败的勇气和决心。笔者以为,消除腐败光有制度和法律的支持还远远不够,关键是严落实和真追究。二是官员保官、跑官和要官的庸俗作风不容忽视。几位省委书记疾言厉色痛斥保官、跑官和要官的现象让人感觉这种庸俗的不正之风在党内绝非个别现象。人们在为省委书记们的言论叫好的同时,觉得关键还是要看行动。平心而论,无论是保官、跑官还是要官,抑或是小人得志,其关键原因并不在于下级官员,而在于其上级让不让他保住乌纱帽,答应不答应下级跑要的无礼要求,能不能公正地发现下级哪个是小人,哪个是好人。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可是一针见血。如果各级领导干部都能做到“春节要‘夜半敲门心不惊’”,又何来层层仿效的保、跑、要的关系歪风。更为重要的是,我们的干部体制只有切实做到对人民负责而不是对上级负责,保、跑、要和好人受气的现象才会根除。 三是封建官僚的遗风陋习不能不革。封建官僚和老百姓的关系是“父母官”和“子民”的关系,所以官员摆架子,耍威风,高高在上不可一世。而我们的干群关系应当是和谐的鱼水关系,官员是人民的“公仆”。但遗憾的是,很多领导依然摆脱不了官僚习气,这就是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所说的很会做“领导工作”,但不会做群众工作。领导不同群众打成一片,不深入基层,不倾听群众呼声,不关心百姓疾苦,久而久之人民群众就会对领导干部失去信任。民间流传的讽刺挖苦官僚作风的小段子足以说明问题。领导干部的官僚作风不除,会激发民众的“仇官”心态,这种现象再也不能持续下去了。 四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地方保守主义风气损害着共和国的全局利益。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于全局利益,地方利益要服务于全国利益,这是各级政府挂在嘴头上的一句话。当他代表的是全局时,他会要求别人局部服从全局。但是当他是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时,要么阳奉阴违,要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最终总要擎起地方保守主义的大旗挖空心思服务于小我利益。张保庆副部长所谓“政策甚至出不了中南海”和关于教育系统乱收费的乱源就在于地方政府罔顾中央政令,该投入的钱不投才逼迫学校乱收费的。 地方政府以促进经济发展之名钻政策墙角,对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当作耳旁风的绝非个别现象。甚至于纷纷通过在京设置办事处的名义,出现用政府的钱为政府跑批文,跑拨款、跑政策的“跑部要钱”现象。 如果政府都争着搞“走后门”的不正之风,都争着吃肥肉,开小灶,那国家岂不乱成一团。别光想着自己碗里的那一点,锅里没有,谁也别想满碗。 五是“依法治官”迫在眉睫,奢侈浪费之风应当叫停。依法治国的关键在于依法行政而不在于依法治“民”。安徽省省长王金山“依法治‘官’”、“依法治‘权’”的观点说出了老百姓的心里话。国法大如天,可不是官员们用来“治”民的独门暗器,别忘了,当你随意决策乱发“红头文件”时,当你胡乱决策时,你已经违法了。而违法治民的结果则是官员权力的毫无约束地膨胀,除了导致腐败案件外,还会因为滥权而对社会资源造成极大浪费,违反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的基本规律。 2006年,希望不再有高官们再发“惊人”之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