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天地精华 世间瑰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01:54 人民网-华南新闻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1988年因旅游建市,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桑植、慈利两县,总人口158万,其中少数民族占77.1%。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张家界这块曾经养在深闺、“失落于茫茫岁月的尘土间,埋没了亿万斯年、遗忘了亿万斯年”的瑰宝,正逐步走出深闺,走向世界,被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向往和陶醉。

  美丽的世界神奇的人间

  张家界森林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由张家界公园、索溪峪、天子山三大景区组成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貌风景奇特,最具特色的是大面积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为世界罕见。这里溪谷纵横,群峰罗拜,千山迭列,“雄、奇、险、峻、幽、秀、野”兼具,构成无与伦比的绝妙景观,素有“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景”之美誉。1992年12月,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张家界又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张家界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是土家族、白族、苗族、汉族等10多个民族的聚居区。由于张家界地处高山丛林的特殊生活环境,使得这里的民族文化得以保存,许多在其他地方已经失传的文艺形式在此还原汁原味地保存着,例如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傩戏》,以及传统傩面的制作,就只在土家人中间保存着。这里民风淳朴、风俗独特,民族艺术源远流长,土家摆手舞、白族仗鼓舞、苗族猴儿鼓、土家薅草锣鼓、梯马神歌、茅古斯舞、八宝铜铃舞,颇具古老、神奇色彩。

  人间的净土生命的家园

  得益于曾经的偏远闭塞和人迹罕至,得益于山民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淳朴天性,在地球上大多数地方人与自然冲突不断的现代社会,张家界仿佛一块人间净土,俨然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7%,可谓无山不绿,无水不清。景区的森林覆盖率更高达98%,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据环保部门监测,这里的大气中负离子含量比一般的环境要高出100到400倍,每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的天数达90%,其中武陵源景区已经稳定达到国家一级标准。主要水域90%以上的断面达到国家地表水的II类标准。

  张家界还是“野生动物的乐园”、“植物的基因库”。全市有野生动植物40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3000多种,药用植物1280多种,属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植物有98种。此外,张家界还蕴藏煤、铁、镍、钒、铅、锌、铜、汞、金刚石、重晶石、大理石等矿产资源。加之境内河流纵横,可开发水能达160多万千瓦。

  奇秀的山水精彩的线路

  张家界的“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享有“山水经典,诗画之源”的美称。

  建市以来,张家界共投入300多亿元建设基础设施,开发出集森林峡谷游、生态科教游、民俗风情游、溶洞漂流游、革命传统游等于一体的多条精品旅游线路。近年来,在武陵源核心景区,精心打造鹞子寨环寨游、皮划艇激流回旋游等生态健康旅游项目。引进天津宁发集团投资5.3亿元人民币,开发了以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为主要特征的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全长7450米、高差1277米的世界最长的客运索道已投入营运,游客乘坐30分钟就可由市城区直达天门山原始森林。在西线,将九天洞、苦竹寨古镇、茅岩河峡谷等景点和旅游项目整合成线。在东线,建成了融休闲、温泉沐浴、体育、水上游乐为一体的国家水利风景区。今年以来,张家界还加快建设了国家认定的“张家界—桑植贺龙故居—湖北鹤峰—湘西自治州永顺、吉首—贵州铜仁”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相融合,成为张家界旅游新的亮点。

  旅游的热点发展的热土

  张家界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游客的青睐。张家界市委书记刘力伟说,1989年,张家界全市旅游人数只有56万人次。200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可望突破1440万人次,其中接待入境游客超过130万人次。预计到2010年旅游人数达250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达160亿元。张家界已经跻身国内著名旅游热点城市行列。

  张家界交通日趋便捷。高速公路连通周边城市,旅游列车直达国内30多个城市,开工建设的张家界一级火车站将成为湘鄂川渝黔边区的最大铁路交通枢纽。通航11年的张家界荷花机场,现已开通航班至北京、上海、香港、广州、深圳、重庆、韩国釜山等41个城市,2005年进出港人数预计超过160万人次,在全国141个民航机场中位列前30位。全市有宾馆、招待所400多家,其中星级宾馆65家,日接待能力5万多人次。张家界市市长胡伯俊说,20世纪90年代以来,张家界吸引了许多国内外客商前来投资旅游、生物医药、水能开发等高附加值产业。经过十几年建设发展,张家界不断向“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目标接近,还将以“宜人居住、有利创业、城山融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城”的形象展示在世人面前。其间所蕴藏的巨大商机,俯拾即是。

  《华南新闻》(2005年12月23日第四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