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经济专家拒绝“忽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04:44 人民网-江南时报

  圣诞节在商家们的全力打造下,俨然已经成为“忽悠节”,商家忙着忽悠消费者,消费者忙着“防忽悠”。在这种时候,那些以研究经济为生的专家们会怎么过平安夜呢?他们的选择不谋而合———拒绝忽悠。

  专家一:史有春(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

  观点一:“竹篮打水一场空”

  “平安夜晚上我待在家里,哪都不想去!即使出去吃饭,也是朋友聚会,跟圣诞没有任何关系!”当记者问及他的平安夜如何计划时,史教授回答得干脆利落。

  “折扣天天打,圣诞尤其多。”史教授认为,圣诞节只是商家促销的一个由头而已,天天打折,总要给自己的活动找的理由吧,圣诞节就是个不错的借口。看着热闹、听着心动,可圣诞节的折扣是不是最大的呢?那倒未必。

  圣诞节过后一个星期,就是元旦,元旦过后不到一个月,中国人最看重的春节又到了,这一个月的时间,商家的促销活动肯定不会歇,轮番轰炸。相比之下,圣诞这个“舶来品”就只能占个下风了。拼不过传统节日不说,圣诞节的影响力还不一定能赶上同是“舶来品”的情人节,在影响力上输了一筹,效果肯定也就只能打个折了。

  商家在制造圣诞气氛上下足本钱,为的就是赢得人气,赢得财气,但在史教授看来,今年的平安夜没有以前红火了,特别是一些饭店,促销力度没有以前大,消费者的反映也没有以前热烈。商家忙上忙下的结果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想狂扫便宜货的消费者也可能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专家二:叶克林(江苏省社教院教授)

  观点二:“关键在于活动的真实性”

  “节假日购物大多是非理性消费,在节日里,消费者看重的就是一个气氛,花钱买的就是气氛”,在谈到圣诞节的商家活动时,叶克林教授诙谐地说。在年轻人对西方文化越来越深的认识和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圣诞促销已经蔚然成风,商家都想借这个当口,在年末再出个彩,动了很多脑筋,但促销手段却没有本质上的突破。

  在各种各样的促销活动面前,什么是消费者最该看重的呢?“关键在于活动的真实性”。在中国,消费者仍然处于弱势地位,这是由信息的不对称和法规的不健全等综合原因造成的,因此在消费前更应该注重辨别活动的真伪。以“礼金券”为例,满300送200,满400送100,细细分析一下,就知道问题很多。如果礼金券送了,原价也没有猫腻,那就说明商家在平时的营业中牟取的是暴利,这本身就涉及到了价格的公正性问题。让利幅度太大,就要警惕商家是否在原价的基础上提升了价格,商家的诚信就要打个折扣了。

  不过,作为一个开放型的城市,随着开放力度的加大,工作节奏的加快,外来人口的增加,圣诞节的火爆是一个内在的客观需求,商家利用节日促销也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作为消费者本身,要根据自身的需求,不要盲目跟风,要量力而为。

  专家三:成志明(南大商学院)

  观点三:“没事找着乐”

  圣诞年年过,从上个世纪末就开始在中国红火的圣诞节,经过跨世纪的洗礼,人们已经开始对它产生审美疲劳。商家为了刺激消费,为了吸引眼球也只能抓住机会,拼命想办法、出点子。从店门口的圣诞装饰,到店内圣诞气氛的营造,商家可谓是不惜血本。不过,光注重外在的包装还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注重整体服务和商品的提升。

  圣诞本来就是没事找着乐,用来缓冲生活,丰富心情的,商家的炒作无可厚非。特别是有的商家把圣诞服装、圣诞卡片作为商品,其实就是把圣诞演化成一种商品,这无疑是一种中外文化交融的表现。在酒店中一些以西方典故、西方童话为主题的活动,更是赋予了文化内涵。商家的努力是应该肯定的,但是最终结果如何,还是要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专家四:李东(东大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观点四:“注意力是竞争的重点”

  “商家的促销活动争夺的重点其实就是注意力资源。”李东教授的开场白一语中的。在节日促销活动加剧,商家手法愈发纯熟的情况下,仅仅依靠产品和服务竞争已经不适合市场发展的需要,赢得注意力才是商家竞争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不管是投入巨额资金营造圣诞景观,还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企划水平,都是商家赢得注意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商家要达到预期效果,有几个层面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首先要有针对性,要针对目标消费群体设计促销方案,最大限度地引起消费者注意力。其次,促销的手段和途径要有特色和新意,尽可能不重复、不庸俗,否则一旦目标群体产生注意力疲劳,商家之前的努力就都白费了。

  专家五:业内人士

  观点五:“三个月努力只为圣诞一搏”

  “我们从三个月前就开始准备圣诞节的促销活动了,忙活了小半年,为的就是圣诞节能全线飘红!”谈到圣诞促销,这位业内人士异常激动。

  随着圣诞节在中国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商家也越来越重视圣诞节的各项活动,加上今年的圣诞节恰巧赶上了双休日,这更让商家们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为了能在圣诞节打个漂亮的攻坚战,他们在三个月前就开始了圣诞促销的相关工作。既要营造好氛围,又要能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各个商家都挖空了心思。从圣诞礼物到打折促销,从现在的状况看来,他们的活动还是收到了成效,消费者的注意力已经从销售业绩上表现出来。

  当记者问他紧随之后的元旦、春节促销力度是否会增加时,他表示,活动是肯定

  会有的,但只是形式上的变换,促销力度的增加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了。本报实习记者王凌珏

  《江南时报》(2005年12月23日第十八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