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民营企业并不“土”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04:48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崔玉娟

  “今年,‘飞跃’拿出6%的股份向海外定向发行,6%让我拿到了2700万美元,我觉得还可以拿到更多,如果哪一天我个人持有的股份降到公司股本的6%,那么‘飞跃’的资产就超过了100亿元。”邱继宝如此大胆的想法,让王磊感慨不已:“中国民营企业并不土”。

  邱继宝,自称“没受过高等教育”,却是中国著名民营企业飞跃缝纫机集团的董事长;王磊,24岁的英国剑桥大学管理经济学博士。今天,两人在“2005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聚焦大型中国民营企业”活动上相遇。

  邱继宝的设想对企业来说,风险不言自明,但王磊认为,这正体现了中国民营企业家的魄力:“邱总敢于把自己的股份由94%变成6%,如此一来,企业规模就大了,能在海外上市,这对企业来说是一个整体的变革。”于是,民营企业家的这种国际化视角让王磊得出结论“中国民营企业并不土”。

  邱继宝发言后,立刻被包围起来,“海归”们争着跟他交换名片。邱继宝说他要坚持走国际化道路不动摇,也曾经因此“头破血流”。他的经历、魄力、对人才的热切期盼感动了在场的海归,掌声一浪高过一浪。

  15年前,邱继宝试图混进广交会,却被罚款罚站,“那时候,中国的产品要走向世界,惟一的场所就是广交会,作为一个民营企业,要参展比登天还难”;他想方设法要把产品打入香港市场,却被人告知:“你的产品太落后了,也许非洲和南美用得上”;于是他重金聘请会英语的人陪同去南美,却不知南美通行西班牙语……此后,他又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等一系列风波,但是,现在他的企业却成了中国最大的缝纫机生产和出口基地。

  “‘飞跃’有今天,靠的是一流的产品,一流的产品靠得是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技术靠得是一流的人才。”邱继宝认为,“当初我们不了解世界,因为没有人才。现在,招才比招商引资更重要,不是人才跟着资本走,而是资本跟着人才走。”联想集团人力资源中国运营中心总监王建中也同时表示了对国际化人才的渴望。

  像他们这样的热情,正是很多“海归”看好民营企业的重要原因之一。王磊说,这种对人才的热切渴望,在外资企业是感受不到的。在很多“海归”看来,热情决定希望。

  在场的一些企业家和留学归国人员还表示,之所以开始重视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市场就相当于国际市场,因为大量的海外企业进驻中国,真枪真刀地干,在国内就可以体验得很真切。

  10年前,刘迈出国留学,如今他供职于日本三洋电机先端技术研究所。10年前,中国民营企业给他留下的印象就是“小工厂”,“年轻人一眼就能看到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没有挑战”,而如今却大不相同。

  尽管中国民营企业对人才的渴求度很高,但是,美国医药研发国际中心的首席执行官嵇耀东认为,中国的民营企业真正需要的是在海外发展得比较成型、成功的“海归”,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留学生。因为留学生只占有语言的优势,缺乏实战的经验。

  对此,从澳大利亚留学回国,拥有管理和会计金融方面两个硕士学位的展文娟感受颇深,觉得自身优势并不大,她表示:“我在中国所投的英文简历的数量比在国外大,但是命中率却很低,国内的人才竞争确实很激烈。”

  尽管如此,对于一些留学生来说,进外企还是第一选择,因为“留学生都希望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在很多人看来,进外企比较有面子。”他们表示,之所以不愿意进民营企业,一方面是思想观念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没有太多机会了解民营企业。

  本次活动中,有42家民营企业进驻现场招聘,一些大企业的展位前很热闹,一些名气不大的企业展位前则相对冷清。现场也有人表示,中国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实现与“海归”的对接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至少,相关部门已经开始搭建这样的平台。

  正如联想集团人力资源中国运营中心总监王建中所言,民营企业和海归都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双方才能共同成长。

  本报北京12月22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