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万州探索节约和集约用地新途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05:13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重庆12月22日电记者余继军报道:三峡水库蓄水,部分土地被淹,移民迁建量大,如何化解日益尖锐的人地矛盾?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重庆市万州区,改造不可建设用地,将城区内的大桥溪、水井沟等12条冲沟列入土地整理规划,逐一回填,数年间新增建设用地2798亩,安置移民近2万人。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局长张定宇说,万州“填沟造地”是因地制宜高效集约用地的好办法,不仅有效缓解土地供求紧张的矛盾,还为城市发展积聚了1.3亿元建设资金,让百万群众受益。

  万州既是江城,又是山城。破碎的地形客观上造成土地资源紧缺,再加上建设三峡工程,土地资源更加“缩水”,人地矛盾尤为突出。在探索节约和集约用地新途径过程中,万州区大胆实施“填沟造地”新思路,把对不可建设用地的改造与整理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既增加了建设用地,又完善了城市功能。万州北滨路天城段,原来由4条冲沟组成,沟谷地带人口稠密,棚户密集。该地带全部处于175米三峡水库淹没水位线以下,是不可建设用地。万州区根据规划对该地块进行回填,同时实施土地整治,新增建设用地885亩,为政府增加土地出让金9000多万元。

  为保证新增土地的高效集约使用,万州区编制了详尽的土地整理规划,把填沟造地与移民搬迁紧密结合,在新增土地上修建移民住房,以新增土地收益解决部分移民资金,保证了移民搬迁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驷马桥造地工程共造地591亩,新建的驷马桥小区解决了原东方轮船公司和三元宫居委会4000多人的搬迁,圆满完成了移民搬迁和重建任务。

  万州高效集约使用新增土地的另一招,是把土地整理与治理地质灾害巧妙联系起来。万州主城区是三峡库区地质防灾的重点区域。万州区将长堰塘滑坡带纳入驷马桥筑坝造地工程之中,不仅消除了滑坡地质灾害隐患,还为国家节约了上千万元治理资金。

  《人民日报》(2005年12月23日第一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