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北京医生千里外操控机器人做脑手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07:25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从北京到延安,1300多公里。昨天,一个洗衣机大小的远程脑外科手术机器人,通过互联网的连接,由远在千里之外的北京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专家田增民教授操控,成功为延安一名脑出血患者进行手术。这是我国第一次成功应用机器人进行的脑外科手术,也是国际上首例通过互联网异地指挥机器人完成的神经外科手术。

  目击:

  昨天一大早,田增民教授就来到海军总医院的远程会诊中心检查电脑、电源、话筒等设备情况。千里之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手术室内,69岁的延安患者张秀英静静地躺在手术床上。她因脑出血,神志一直昏迷。田教授说,指挥异地机器人做手术就好比“打靶”一样,是通过选靶、瞄准、击发三个关键步骤完成的。

  9时30分,当延安手术室工作人员将手术定位标志熟练贴附在患者头部时,田教授通过计算机网络将病人头颅CT/MRI扫描结果输入计算机,并在计算机上勾勒病灶,确定了手术靶点和穿刺路径。通过这些标记,治疗人员就能设定病人脑部的淤血部位。

  9时39分,随着田教授轻轻一点,大屏幕上机器人像跳太空舞一样,一顿一顿地开始空间定位工作。当机器人的操作路径与手术规划路径相吻合时,机器人机械臂自动锁定,瞄准工作完成。

  9时45分,延安的主治医生以机器人的手指为手术操作平台,导入手术器械,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田教授发出开始操作手术的命令。记者通过电脑显示器看到,机器人“手臂”上的穿刺针按事先设定的途径开始启动,轻轻进入病人颅内抽血。

  10时10分,手术机器人成功地完成了整个手术操作过程。整个手术只用了40分钟。

  揭密:

  昨天首次使用的是第五代机器人,除保持前四代机器人的先进特点外,自动定位功能更加先进,实现了视觉立体自动定位。也就是说,机器人多长了双“眼睛”——即有两个摄像头。这样在北京的电脑上就出现了两个清晰的画面,一个是病人的图像,另一个是脑部手术的图像,可以随时播放现场患者手术部位的情况。

  机器人在完成穿刺定位后,延安的医护人员开始对患者进行无菌消毒,这时候,机器人那长长的“胳膊”就变得碍事了。所以消毒前,护士会先把机器人的“胳膊”卸掉,只留下“手指”部分继续保持定位不变。所有消毒工作结束后,护士会将卸下的“胳膊”套上无菌塑料袋再次安装到机器人身上,开始手术。(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