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2005年中国股市档案] 十大新闻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08:21 新华网

  在股市回暖的氛围中,2005年不知不觉来到了岁尾。从12月22日开始,深圳商报连续推出由经济编辑部特别策划的系列报道——“2005年中国股市档案”。

  1、股权分置改革启动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体制性革命,股权分置改革的启动和取得重要进展

,无疑是2005年中国股市最为重大的事件,也是中国证券市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4月29日夜,经过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宣告启动。“五一”长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5月9日,首批4家试点公司名单公布,一场重大的制度变革就此破题。从5月9日至8月19日,股改试点在质疑声中一路走过。包括长江电力、宝钢股份等多家大盘蓝筹公司在内的两批46家公司相继进行股改试点,其中除清华同方之外,45家公司的股改方案过关。在总结两批试点的基础上,9月4日晚,中国证监会正式发布并实施《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9月7日,两交易所等联合制定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业务操作指引》出台施行。9月12日,这是个特别的日子。在各有关配套政策全部“各就各位”之后,这一天,沪深两交易所共同推出40家股改公司名单。股改由此全面打响,进入“真枪真刀”阶段。自全面股改启动至12月22日,合计有14批股改公司名单亮相,323家公司进入股改程序。如不出意外,年内还会公布全面股改的第15批、20家左右股改公司名单。

  据统计,截至12月15日,包括试点阶段的两批公司在内,共有234家公司召开了相关股东会议审议股改方案。除5家公司外,其余229家股改方案获得通过。在这229家公司中,有29家由于各种原因方案尚未实施。剔除10家尚未复牌的公司,完成股改的200家公司中已有190家变身G股。

  2、中小企业板迈入全流通时代

  2005年11月21日下午,最后一家参与股改的中小板公司黔源电力股东会高票通过了其股改方案。至此,50家中小板公司的股改圆满落幕,中小板率先进入了全流通“G时代”。中小板率先完成股改,突破了股权分置这一制约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性制度障碍,成为我国证券市场历史上第一个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全流通板块”,为向创业板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中小板股改的率先完成,在12月1日深交所成立15周年这一特别的日子,我国证券市场首个全流通板块的指数——中小企业板指数正式发布。作为中小板“四个独立”的最后一项,中小板指数的推出意味着中小板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而作为首个全流通指数,它也确立起后股权分置时代一个重要的市场风向标。

  3、利好政策“组合拳”频频出手

  2005年,管理层为了推动证券市场稳定发展,保证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推进,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利好“组合拳”出手的频率堪称空前。1月2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决定从2005年1月24日起,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2‰调整为1‰。6月中上旬,7天连续推出6大利好:允许上市公司回购流通股并依法予以注销;允许基金管理公司运用固有资金进行基金投资;拟对申银万国、华安证券提供再贷款支持;允许实施股改的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通过二级市场增持股份;减半征收红利税;对股改中因支付对价而发生的股权转让、现金等,暂免征收印花税和所得税。7月11日零点50分左右,新华社发布消息称,证监会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研究拟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并已经国务院同意,正由有关部门组织落实。这些措施包括:取消政府对国有企业投资股市的限制性规定;再增加60亿美元的QFII额度;允许基金公司用股票质押融资;在股改实施“新老划断”前暂停新股发行,未完成改革的上市公司停止再融资;抓紧建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等。这是后来被市场称之为“新政策组合拳”的“7·11”系列利好。目前,这些利好政策已基本兑现,如由国务院独资设立的中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已于9月29日正式开业。

  4、新《证券法》颁布

  2005年10月27日下午,新修订的《证券法》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上高票获得三审通过。前后历时两年零三个月,《证券法》修订工作终于大功告成。

  修改后的证券法扩大了证券交易的方式和范围,如对于之前限制比较严格的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现货交易,融资融券,国企炒股和银行资金入市等5类问题,均以授权国务院另行制定法规、规则等形式“开口子”。此外,加大和强化了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力度,“股市黑嘴”将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5、新股首发正式实行询价制

  1月17日,上市地为上证所的华电国际A股率先询价,成为中国IPO(首发)询价第一股。作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重要进程之一的新股首发询价制在暂停了4个月新股发行后就此登场。但为了给股改让路,“五一”之后新股暂停发行。所以,从1月17日华电国际招股到4月29日三花股份作为今年最后一只发行的新股询价,按照询价制发行的新股总共不过15只。另外,IPO询价制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如新股一、二级市场的价差加大;询价机构压价嫌疑明显等。

  6、多管齐下整治救助券商

  对于证券公司来说,2005年将是清算和救赎的一年。2005年1月14日,中国证监会取消大鹏证券的证券业务许可,并责令其关闭。纵观全年,被先后取消证券业务许可并责令关闭的券商还有亚洲证券等13家之多。这在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史上可谓前所未有。重拳整治违规券商只是今年管理层综合治理证券公司的一个方面。6月13日,央行公开决定对华安证券、申银万国证券提供再贷款支持;6月14日晚间,中国银河证券在其网站公布,经国务院批准,中央汇金公司拟出资对银河证券进行重组;7月6日,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于近三个月内支持汇金、建银投资对重点券商注资并进行财务重组。此外,今年以来,为业界所关注的券商分类监管也继续向纵深推进。继批准12家创新试点类券商之后,又批准了首批7家规范类券商。

  来源:人民网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