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看国企管理者的“状态”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09:53 中国新闻网

  (声明: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从本网直接下载使用,如欲转载请与原刊发媒体联系。)

  松花江污染、国储铜拍卖、三九集团债务危机、重庆开县井喷事故似一个个标点符号般注释着近年来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而这一系列事件发生的背后似乎都有着相似的原因——部分国有企业领导人“不在状态”。

  因此,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国资委国企改革新闻发布会上,记者就三九集团领导人事件的提问引发了国资委掌门人李荣融主任的感慨。他语带感喟地说:“我想谁都不愿意去处理这些烂事。轮到我了没有办法,我只得处理。”他警告说,国企领导人“不在状态就得换人”。

  李荣融“不在状态”的感慨折射出了现行体制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尽完善、领导人选拔问题层出、奖惩机制落后等诸多弊端。国资委内部官员私下指出,尽管国资委加大了向全球招聘国企高管的范围与力度,但国企领导人的选拔任免机制并没有实质的改变。所以,像红塔集团董事长褚时健的“59岁现象”、像长虹集团的“倪润峰现象”,都被舆论广为关注和讨论。如果说这些国企领导人临近去职所表现出来的“不在状态”是影响企业良性发展不利因素的一个层面,那么,对于不少正在职位掌控企业话语权的领导人的“不在状态”则主要体现在由于缺乏有效监督,企业领导人过于集权、重大投资项目缺乏可行性论证、激励奖惩机制落后、企业法人的责权利界定模糊不清等等。

  施行一段时间的国企改制已进入攻坚的“深水期”,但“深水期”绝不是“浑水期”。在不少企业效益有所提高、实力增强、可喜因素增加的同时,因领导人“缺位”而令人“忧虑”的因素和现象同样情势严峻,其危害不可小觑。央属企业资产规模动辄数百上千亿元,影响波及面广。事情发生了尽管对责任人进行了查处,但也给国有企业造成了巨额的债务负担和经济亏损,不仅使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目标化为乌有,亦使得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这些不足不仅成为领导人的“硬伤”,也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硬伤”。

  怎样实现国企管理人的事前防范、事中监督,而不是损失已然造成、事后简单的查处?在李荣融看来,尽快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由董事会去挑选总经理,是较大程度避免国企领导人失误问题的有效方式。

  此外,如何防范国企高管层利用企业改制、资产重组、股权变更等合法行为掩护下的不法行为和致使优质国有资产流失或“暗亏”,也是国资委等部门监督、防范的重点。而这些,也正如李荣融所说的,一定是要在坚决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去完善的。

  (稿件来源:香港《大公报》,作者:扈亮、吴永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