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公众参与意识增强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面临新机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09:55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十二月二十二日电 (记者 徐长安)二十二日在全国政协举行的“中国保护世界遗产走过二十年”纪念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表示,二十年来,中国公民的世界遗产保护意识大大增强,由此带来中国世界遗产保护新的机遇。

  两院院士、建设部原副部长周干峙在座谈会上发言表示,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有三十一项世界遗产。“目前,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形势很好,社会公众对遗产保护的认

识有了极大的提高,参与意识越来越强,许多遗产地公众已经不再认为遗产保护与己无关,而是真正具备了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多的人在关注和参与遗产保护,充分体现了遗产保护的精神和理念”。

  到目前为止,泰山、峨眉山、黄山、武夷山等一批世界闻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城市园林和历史文化名城(村、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王凤武介绍说,二十年来,中国的世界遗产地保护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世界遗产专家对中国管理世界遗产的创新模式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如黄山的保护经验曾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为“有许多做法都是实际工作中的创举,应推广到全世界其他遗产地学习和借鉴”。

  就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的法规建设,王凤武表示,中国已经出台多项法律、法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和建设部出台的相关规定,《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黄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和《云南省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条例》等一系列地方法规,为中国遗产地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管理机构的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到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王凤武介绍说,为加强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的管理能力,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策水平,建设部召开了遗产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遗产发展战略等有关中国世界遗产地的国际研讨会,扩大了遗产管理者的视野,同时对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设(园林)行政主管部门与世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的管理人员开展培训,研究探讨符合各地实际的管理模式。

  在纪念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还针对目前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专家表示,今后要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管理,加快建立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动态信息系统和预警系统,建立动态管理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和专业咨询制度,加强保护规定的制定和监督实施工作等。(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