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多哈回合”谈判走上正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3日13:20 新华网

  2005年12月18日晚,为期6天的世贸组织(WTO)第六次部长级会议在中国香港闭幕。在围绕“多哈回合”议题达成的《部长宣言》中,发达成员和部分发展中成员同意2008年前向最不发达国家产品提供免关税、免配额的市场准入;发达成员2006年取消棉花的出口补贴,2013年底前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

  宣言打破了持续4年的农产品贸易谈判的僵局,重新发动了“多哈回合”谈判的引擎

,对促进世界经济、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四年谈判,一路波折

  12月3日,世贸组织一些重要成员的贸易部长在日内瓦进行了香港部长级会议前的最后一次会谈,但没有能够取得突破,越来越多的人担心香港会议会无果而终。

  “多哈回合”是“多哈发展议程”的简称,于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启动。之所以又被称为“发展回合”,是因为世贸组织承诺要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真正的好处。

  但是,好处不好来。在2003年墨西哥坎昆部长级会议上,由于发达国家不肯在农业补贴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谈判失败,这是西雅图会议后WTO遭受的又一次重大挫折,“多哈回合”谈判随后陷入停顿,WTO很长时间被悲观情绪笼罩。原定于2005年1月1日前结束“多哈回合”谈判的目标无法实现,因此,香港会议被认为是在2006年底前完成谈判的一个关键。

  谈判一路波折。从2005年10月起,各主要谈判方就开始密集磋商。由于最终没能缩小分歧,11月在日内瓦召开的各成员大使会议不得不降低目标,不再坚持达成主要议题的“全面模式”,而是希望达成一些“早期收获”。

  初获进展,贵在坚持

  “多哈回合”首轮谈判确定了8个谈判领域,即农业、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服务、知识产权、规则、争端解决、贸易与环境以及贸易和发展问题,而农业贸易是核心问题,是“多哈回合”谈判的引擎。在此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相当突出。

  发达国家在农业贸易问题上既强硬又僵硬。世界银行前行长沃尔芬森多次指出,发达国家每年给本国农民提供的补贴高达3500亿美元,是它们提供给发展中国家发展援助的6倍。这些农业补贴严重扭曲了国际农产品贸易。很多发展中国家主要依赖农产品出口,因此遭受巨大损失,经济发展和减贫努力严重受挫。

  发达成员在削减农业补贴和关税方面不愿作出实质性让步,却要求发展中成员开放工业品和服务市场,自然遭到了发展中成员的广泛批评。美国、欧盟和农业贸易领域的其他一些重要成员虽然也做出了一些改善,但是由于美欧等主要成员分歧过大,在香港会议前始终未能就农业问题达成协议。

  发展中成员渴望纠正这种不平衡,渴望通过贸易增长来促进发展,世界银行新任行长沃尔福威茨表示,“多哈回合”谈判取得成功将为未来10年世界经济带来3000亿美元的额外好处。香港部长级会议主席曾俊华在会议前也指出,如果“多哈回合”谈判圆满完成,可在2015年使全球贫穷人口减少约1.4亿。这就是尽管困难重重,世贸成员都不言放弃,抓住每次机会推进谈判的原因。

  这样的坚持,终于在香港得到了回报。

  最不发达国家将得实惠

  最不发达国家无疑将从香港会议的成果中获益。根据香港会议《部长宣言》,最不发达国家的产品将可免税、免配额进入有关国家市场。各成员还承诺,将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提供市场准入,包括制定简化和透明的原产地规则,以促进最不发达国家的出口。

  但宣言也指出,实施这一措施有困难的国家2008年前向最不发达国家的至少97%的产品提供免关税和免配额市场准入。这意味着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可以不向最不发达国家开放其敏感农产品市场,如日本的大米。

  目前全球共有50个最不发达国家,它们的人均年收入低于750美元。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还不到全球的1%。向最不发达国家的产品提供免关税和免配额市场准入,可以促进这些国家的出口,从而帮助其减轻贫困。联合国副秘书长安瓦尔·乔杜里说,这一措施可以为最不发达国家每年带来80亿美元的好处。

  这一措施的意义还在于,只有更多的贫困人口脱贫,世界才能变得更公平和更稳定;同时最不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也将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带来新的贸易机会。(记者 周盛平)

  来源:新华社/半月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