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谁来为学子重大疾病埋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4日03:15 人民网-江南时报

  “生活中本应充满阳光欢笑,年轻的‘词典’中仿佛还未曾有过‘死亡’二字,年轻的我们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可是却有人在这本该放飞青春激情的年轻岁月里,过早地接受死亡的宣判,在生命线上苦苦挣扎,在病榻上与病魔作殊死抗争……”11月10日中午,沈阳大学第一食堂门口,几名同学站在瑟瑟的寒风里,守着一个画着爱心的红色募捐箱,一张张饱含深情的募捐倡议书被分发到路过的学生手中……他们正在为沈阳大学国际商学院2004级国际会计班身患尿毒症的王聪楠同学募捐。在网上搜索,会发现相当一部分高校在校生身患

重病的案例,却没有一例是通过有效途径得到解决的。换言之,一旦发生类似的事,募捐基本上是唯一的解决办法,而募捐的钱数和时间都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能否出台一套完善及时的保险机制为大学生的健康提供保障?

  巨额药费

  难倒普通工人一家

  记者在现场看到,不时有同学走过来向募捐箱中投下自己的一份爱心,5元、10元、20元……从当日中午11时40分到下午1时,不到两个小时,募捐箱中便有了300多元。

  参与募捐组织工作的田地告诉记者,尽管募捐来的钱有限,但是,他们希望用爱心鼓舞王聪楠同学早日康复。国际商学院团总支书记冯浩告诉记者,王聪楠于今年6月5日被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为尿毒症,在7月22日进行了肾移植手术,目前在家康复治疗。

  记者从王聪楠的父亲王启超处了解到,目前王聪楠的换肾手术已经花费了34万多元,而术后的康复治疗,每月至少还需要1万元。作为鞍钢的一名普通工人,面对儿子的巨额医疗开销,王启超几乎一下子被击倒了。“妻子下岗,全家就靠我一个人2000元的月收入维持。现在为了儿子的手术,家里所有积蓄全花光了,而且已经负债20余万元……”王启超告诉记者,“学校和同学们还在为聪楠的治疗费用奔走募捐,我真的很感谢,尽管这与巨额康复费用有很大差距,可却在精神上给了我和儿子极大的鼓舞!”王启超说,儿子在学校参加了医疗保险,可经过咨询,保险公司最多只能一次性赔付三四万元,这些钱与巨额医药费相比仍然是杯水车薪,而换肾之后的康复治疗却要持续数年甚至一生。

  大病面前

  保障制度依然缺位

  “募捐———使我们明白人间有爱。但是,募捐———永远都只是一种临时性的紧急措施,我们需要一种经常性的、制度化的机制,来帮助这些曾经和我们一样生活在阳光下的同学战胜病魔。”田地说。

  一次募捐带给我们另一种思考,那就是大学生患上像白血病、尿毒症这一类需花费高额医疗费的重大疾病该怎么办?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他们?

  目前,沈阳高校大多委托社会上的保险公司为在校学生进行医疗保险,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辽宁中医学院门诊部主任邵敏介绍,中医学院目前采用的是平安保险公司的医疗保险,每一位学生每年40元,依据学生意愿,有的在入学时一次交清四年的费用,有的则逐年交纳。学生因病入院治疗的,在允许报销的诊治和药物范围内,根据不同的花费,赔付比例从55%到95%不等,但一个病种最多赔付一次,最多赔付6万元。邵敏介绍,目前沈阳各高校虽然投保的保险公司不同,但赔付比例大同小异。存在的问题一是手续繁琐,往往不能解救急之需;二是对看病的限制较多,学生往往在索赔时才知道有些医药费用超出了赔付范围。

  谈及王聪楠的情况,邵敏说,大学生医疗保险并不足以应付那些花销动辄数十万元的重大疾病。而公费医疗,对于普通疾病,或许可以解决问题;对于像白血病、尿毒症这样必须花销大量费用的疾病,则显得力不从心,况且现行的公费医疗制度只是一种常规措施,缺乏应急机制。

  专家建议

  建立大学生重大疾病救助基金采访中,记者从各高校了解到,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中没有关于学生的保障制度,教育部门本着“学校自主、投保自愿”的原则,建议各高校与学生合作解决学生医疗保险问题。一位高校负责人告诉记者,教育部门给每个学生的医疗拨款是每人60元,而且是按照以前的学生人数下拨的,扩招后没有增长。如果学校为一些重病学生支付太多费用,其他学生的医疗就保障不了,所以,学校一般没有设置紧急救助措施。

  既然募捐对于重大疾病的巨额医疗费显得杯水车薪,既然大学生医疗保险和公费医疗不足以应付突如其来的重大疾病,那么,是否有可能建立起一种应急机制来应对大学生突患重大疾病呢?一位资深专家认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应该考虑建立一种经常性的措施来解决他们突如其来的重大疾病问题。

  “政府可以将大学生医保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建立特殊病情基金会。”沈阳市人大代表马成泰曾提交有关议案,他指出,贫困大学生一旦患上重大疾病,在缺乏制度保障的情况下,不得不求助于募捐。然而由于募捐属于事后的紧急措施,往往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由此,他建议,尽快建立“学生重大疾病救助基金”。他认为,大学生的医疗保障体系应当是多层次的。首先要考虑将大学生纳入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中。其次是政府应当继续投入,使大学生能够享受价格较为低廉的医疗福利。再次,建立起大学生医疗救助体制,将各种慈善、爱心捐款纳入其中,在为贫困学生提供教育救助的同时提供医疗保障。最后,引导学生加强保险意识,根据情况自行购买商业保险进行补充。

  沈音4000师生捐款六万救助患病大学生

  □刘喆

  12月7日,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音乐剧场内座无虚席,一场为04级高师声乐系学生孙琳琳而举办的“有爱就有希望”募捐活动正在进行,它凝聚着学院全体师生4000余人的浓浓爱意。台上,孙琳琳的专业课主教老师梁钰,还未等讲话就已经泪流满面。在她边哭边讲的过程中,一段催人泪下的故事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来自鞍山的孙琳琳同学父母都已下岗,家境贫寒。懂事的琳琳自入学以来品学兼优,曾多次参加各类大型比赛和学院的公益活动。今年6月,她偶然发现肩膀上有个硬包,并且越来越大,后被确诊为恶性淋巴癌晚期。父母不忍心看到女儿受到打击,对她隐瞒了病情,并为她办了休学。不明所以的她多次给老师打电话:“老师,您劝劝我爸爸,让我上学吧。”

  今年9月,她病情加重,住进了省肿瘤医院。聪明的琳琳看着身边都是癌症病人,心里明白了。眼看着父母日渐苍老消瘦,坚强的琳琳每天强颜欢笑,还经常为病友唱歌。但面对着四处奔波体重减了近20公斤的父亲,她哭了。

  经过两次化疗,琳琳的病情有了好转。然而,当院方通知家属交第三次化疗费用时,全家都沉默了。为了给女儿治病,琳琳家里已经把房子卖了,现在已无力支付医疗费用。为了让家里少花钱,家人送来的好吃的东西琳琳都说不爱吃;听说使用呼吸机每次要8元钱,她就告诉父母:我不用呼吸机,我自己能呼吸。最后,琳琳甚至决定——放弃治疗。可她的主治医师讲,她的治疗效果很明显,现在放弃实在可惜。

  学院的领导和师生得知此事后,决定在校内发起一个募捐活动,为琳琳家解燃眉之急。很多学生为了捐款,甚至在伙食费中节省。捐款仪式上,声乐系的100多名学生眼含热泪,以一首《感恩的心》向全院师生表达深深的谢意;他们双手抱拳,共同为琳琳祈福,祝她早日康复。在场师生深受感动,很多人热泪盈眶,跟着一起唱歌,一起祝福。全场捐款共计6万余元。当琳琳的父亲接到这笔无比珍贵的捐款时,感动得连声说:“谢谢,谢谢!琳琳的治疗费用基本上够了。”

  在省肿瘤医院,琳琳的病床旁围满了看望她的老师和同学。琳琳泪眼婆娑,她告诉老师和同学,有大家的帮助,她一定会渡过难关,一定能重返校园。看着琳琳,记者心中也在祝愿:琳琳,不要急着擦拭眼泪,透过这幸福的泪花,眼前的生活会变得晶莹而绚丽。

  《江南时报》(2005年12月24日第十九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