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二、周玺管窥(连载)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4日04:14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二、周玺管窥(连载)

  玺印是一种文化现象。从商代开始,中国文字开始由甲骨文向金(钟鼎)文、籀文演进。籀文又称大篆,班固《汉书·艺文志(史籀十五篇)》自注云:“周宣王时太史作大篆十五篇。”《史籀十五篇》为西周末年宣王时的史官所作,是一部启蒙用的识字读物。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谈到:籀文(大篆)“左右均一,稍涉繁复,象形象事之意少,而规旋

矩折之意多”,与周宣王时的《史颂壶》、《虢季子白盘》特别相近,有些字简直同出一辙。因此不妨将其视为大篆的起始作品,这足以表明篆书起源于西周晚期。

  金文中大量的文字笔画是凹进去的,称为“阴文”;也有文字笔画是凸出来的,称为“阳文”。商周金文,特别是西周中晚期以后的成篇青铜彝器铭文,铸刻浑穆,书法雄穆沉浑,笔画首尾尖细、中间较粗,存蝌蚪遗意,起笔、收笔、转换都为圆笔。金文浑厚圆润的风格,渐渐地浸润到玺印的篆刻上。此时玺面“篆”书古朴凝重,结体方整,气度恢宏。承袭金文“阴文”、“阳文”的文字笔画,周玺制作也出现两大基本样式:阴文(因钤印在纸面的文字是白色的,也叫“白文”)和阳文(因钤印在纸面的文字是红色的,也叫“朱文”)。

  根据对传世的典籍和已出土的鉩(古玺)研究的结果,在西周时代就开始盛行用玺了,大致有官玺、私玺、吉语玺、肖形玺等类。诸侯百官是用玺在商业往来上作信物,周礼所谓货贿用“××计鉩”。这些玺面文字可以在古印谱中见到的。当时不论是官玺或私玺,上面都有一个“鉩”字,这个“鉩”字与后来帝王所用的“玺”同一意义。“鉩”的文字非常古拙,并不是整齐排列的。《陈簠斋手拓古玺印集》收录有最大的古玺,印面有6.6厘米见方,上面的阳文是“日庚都萃车马”。这方古玺年代最早、形制又大、又精美,原来是烙马的印,是绝无仅有的一颗宝物,可惜已在数十年前流传到了外国。这时的玺有一部分为周秦阳文小鉩,形制是宽边,铁线细字。所谓“铁线细字”,是指其字笔势其硬如铁,其细如发,结体富于变化,玺面生动活泼,真是美到极点!后人就是一流名家,亦难摹刻如真。这些小鉩,仅得四五厘米见方,其中白文(即阴文)多数是周围刻有界栏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12月24日第七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