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玄武湖生态调查大起底,现存六大鱼种40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4日09:21 南京报业网

  □金陵晚报记者王君于飞

  【金陵晚报报道】 玄武湖蓝藻水华在十运会前夕大面积爆发,这将严重影响在此举行的十运会皮划艇水上项目的正常举行。为此,南京市园林局“立下军令状”,紧急对玄武湖蓝藻采取应急治理,最终在十运会前有效地抑制了蓝藻水华。

  在应急治理后,不少专家、市民对玄武湖的这次紧急治理蓝藻行动一直很关注:紧急治理会不会为玄武湖生态带来影响?紧急治理中的“高岭土除藻”会不会只治标不治本?今后玄武湖蓝藻还会再次爆发吗?昨日,南京市园林局负责人表示:玄武湖的治理将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只有生态治理才是唯一出路,他欢迎市民以及专家及时监督。

  今年10月,玄武湖蓝藻事件以及高岭土治理是否合适等问题,在各界引起了颇受关注的争论。玄武湖的蓝藻治理结果究竟如何呢?记者近日从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获取了一份权威数据,该组数据对玄武湖治理前后玄武湖各大湖面的化学、金属、水生生态、底质、毒性作了详细监测,结论意见是:各湖区蓝藻的去除率大于90%,水体透明度有所升高,目前,应急治理对于水生生态结构无显著影响,玄武湖的蓝藻治理有效无害。

  治蓝藻:玄武湖监测数据1.5万个

  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陈建江总工程师告诉记者,玄武湖的水质,市环保局一直相当关注,对于玄武湖的水质监测从未间断,它的东南湖还是国家监测控制点,而今年夏天,玄武湖爆发蓝藻,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更是加大了对于玄武湖的全面监测,常规监测项目扩大到30项以上。

  玄武湖短期的蓝藻治理行为,该如何进行环境评价,这是件非常慎重的事情。陈建江告诉记者,在规范按照国家监测标准的基础上,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还采取专家论证的方式来保证监测过程的科学性,整个监测过程,也请到了南师大、南大等知名高校的环科学院的专家进行参与,已尽最大能力保证数据的客观、公正。

  据了解,在玄武湖治理的过程之中,环境监测专家在西北湖、东北湖、西南湖、东南湖、武庙闸、翠洲桥、紫金山沟、火车站、西北角、芳桥、东南角、西北湖南区、西南湖南区等多个监测点进行了包括总氮、氨氮亚硝酸盐、钾、铅、砷、汞、铜、铁、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细菌总数、氧化还原定位、有机质等的全面评价。治理前后,玄武湖的相关监测得到的数据达到了1.5万个,得到了第一手翔实、全面的监测数据。

  浮游动物:验收时数量、种属有所提高

  通过在治理过程中分阶段的监测,专家们发现浮游动物数量和种属一直处于变化的过程中,具体的监测意见如下:西南湖的第一阶段、北湖的浮游动物总体上升,主要上升的动物类型是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动物,而同期对照点原生动物、枝角类数量上升、轮虫数量下降,但是浮游动物总数持平,10月后原生动物、轮虫数量下降,枝角类数量上升,浮游动物总数下降,但至验收时,浮游动物的数量和种属量均高于治理前。

  底栖动物:总数基本持平

  监测数据表示,在治理第一阶段,西南湖的底栖动物数量和参照点一致,第二阶段,西南湖底栖动物数量有所上升,而北湖和东南湖的整体数量和治理前基本持平,其中北湖略有下降,东南湖略有上升,治理前后,底栖动物的数量没有显著的变化。

  大型水生植物: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

  应该说,玄武湖的高等水生植物的种类组成是比较简单的,群落的分布面积也不大,主要分布在芳桥附近、太平门段附近水域以及西南湖和几个洲的近岸带,种类有荷花、金鱼藻、水花生等等,湖中的大部分水域未发现水生高等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仅有金鱼藻一种,分布面积也较小,10月份,蓝藻治理阶段过后,两湖出现了浮萍及少量的菹草,但是在蓝藻爆发和治理的整个过程中,这些仅有的水生高等植物都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趋势。

  螺类:没出现大规模死亡

  在蓝藻治理期间,没有大规模出现死螺现象,螺的生物量变化不大,9月底的西南湖南岸附近,在藻类水华严重的情况下,曾出现过一些死螺漂在水华中。

  鱼类:六大鱼种现存40吨

  目前玄武湖存在的鱼类的主要品种有:青鱼、草鱼、白鲢、鳙鱼、鳊鱼、鲫鱼等6种,而根据调查,目前玄武湖鱼类的存量大约在40吨左右。

  底泥透露蓝藻爆发原因

  据调查,玄武湖的底泥较厚的地区,主要是西南湖的大部分、东南湖靠近武庙闸附件,底泥可能明显地分为4层,表层可见明显的沉积藻的覆盖层,约6厘米,紧接着的是30厘米的腐殖质层,第3层,含有植物残体纤维的30厘米粘土层,最下面一层是20厘米的灰白色无草沙土层,可以推测在历史上玄武湖有过很多水生高等植物,整个玄武湖是个健康的生态系统,但到了现在,整个湖区基本没有水生高等植物,水体结构严重缺失,生态功能也不能发挥,对于自身的维持力和抗干扰能力不强,这也是水华蓝藻爆发的根本原因。(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