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没有“产业化”,只有“闷声大发财”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4日14:43 信息时报

  李斌

  前天,国资委主任的惊人之论虽然听取骂声一片,但至少还有一些立场上的客观性,而昨天教育部门的发言人以义正词严、一脸无辜的姿态表示:“教育部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反对‘教育产业化’……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成功的”(《东方早报》12月23日),就实在令人瞠目结舌无言而对了。

  既然对教育产业化的弊端认识这么深刻,甚至断言这个“化”字“会毁掉中国的教育”;既然“坚决反对教育产业化的提法”,那今天这个教育产业化是谁推广施行开来的呢?总不会是咱老百姓钱多得没处花,要为国家分愁解忧,自己搞教育产业化吧?你教育部都不同意,能施行得起来?如果是这样,看来所谓的教育部不过是个摆设,不要也罢。

  认为教改成功,王发言人的理由是“使85%以上的人接受了义务教育,使20%的人接受高等教育”。85%和20%这两个数字让我们好像吃了一只苍蝇,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本账,这两个数字代表着实实在在的拮据———“因教致贫”,拿到大学通知书不知道是哭还是笑的眼泪以及迅速下滑而几近毁灭的农村基础教育。

  王发言人的发言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他反“教育产业化”,目的只是“在基础教育,特别是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能用产业的思想来引导”。潜台词就是高等教育可以“大化特化”、“闷声大发财”。而这么多年的教育改革,他们也一直是以坚决反对的姿态落实教育产业化的:政府包袱甩掉了,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费依旧势头很猛,少数中学、小学建成贵族式学校了;高校扩招带来的高收费仍然不可阻挡,大学建大了(据说要赶上世界水平了)———而受教育权,眼看就要沦为少数人的特权了。

  19世纪的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在《穷人的美德》一书中曾宣称:“穷人的美德就是学会赚钱,不要成为社会的负担。”虽然残酷,却是贫富差距显著的现状下穷人的无奈选择;“绝不让一个考上大学的大学生因为家庭贫困上不了学”也只是一个理想化的追求,高等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但教育部门不能因此利字挂帅背离了教育应有的基本价值准则。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不能体现在受教育的权力上,如果常此以往,广大的贫苦民众将永远失去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只是结合“兰州理工大学让欠费学生停课打工挣钱”(《西部商报》12月23日)的新闻,某些教育官员的态度已经彰显无遗:什么教育公平?去他的!我只管“闷声大发财”。

  医院盛行拜金说并无新意

  与教育部门极力否认百般狡辩的态度相比,医疗行业的主管部门倒是干脆,坦承以“产业化”为方向的医改不成功,老百姓的伤痛不会因此而减退多少,但“医院院长直言拜金主义盛行称腐败制约中国医学发展”(《中国青年报》12月23日)的新闻不断出炉,对于所谓“医疗产业化”的弊端无疑会深挖揭批得更为彻底。

  王院长的讲话其实并无新意,不过是说出了老百姓的心声。他为解决百姓“看病贵”开出来的药方也不切实际。你让病人对药物要实行“四选”、“四不选”,这有用吗?我们不是专业人士,怎么判断哪些药是价格便宜、疗效确切、没有毒副作用?老百姓要知道该选什么药,医院早饿死了。光靠苍白的医德呼唤,没有实用的临床指南是远远不够的。打个比方,就像医改得了病毒性感冒,而药方却只有止咳药水。

  但我们还是该感谢这位院长敢于直言医德丧失已达到猖獗的程度,现在大部分行内人士谈到这个问题时总是强调医生如何不易,很多底层医生的工作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这一点我们不否认。但面对腐败和对生命的冷漠在医院普遍蔓延的现象时,我们不禁要质问,医生的负担是否也有部分来自对盘剥病患得来的不义之财的心理包袱?!而这难道还指望由老百姓替他们分担吗?

  不离婚协议=租赁合同

  当“拜金主义”从宏大的行业命题回归到具体而微的个人生活,在一个基本福利缺乏保障的变革社会背景下,金钱在普通人的生活中就被赋予了压倒一切的重要性。因此,“5旬亿万富豪500万打动漂亮女大学生双方协议15年不离婚”(《南京晨报》12月23日)的新闻出现完全不足为怪。“500万=15年青春”的契约让不少“恨铁不成钢”的网友摇头叹息,甚至进行道德责难。没错,这个“15年不离婚”的协议其内容从契约理论来理解,与一纸“肉体租赁合同”无异,内容包括:1、高级性用品一具;2、包用期限15年;3、租赁金额500万元(人民币);4、合同期满后,出租方有权将该商品另行出租。

  但每个人都有追求更幸福生活的权利,只要他(她)没有损害其他人的利益,违背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从报道中可知,女方是在校大四学生,父母均是普通工人家境一般,在大学生就业难的大环境下,利用自己的天赋本钱另辟就业蹊径,也是不得已的变通之途。或许最让道德感强烈的网友受不了的,就是女方毫不掩饰“俺就是冲着钱去的”态度,甚至还要寻求契约的法律保障,是啊,好歹您也羞答答的扯一面幌子,如此旗帜鲜明直捣黄龙,我们以爆棚的正义感应对岂不是显得很滑稽?

  对于这种事,倒是报道中那位心理咨询师的分析所代表的幽默态度更为可取:“如果谢娜有恋父情结的话,两人的结合就很正常了”。调侃处之即可,别瞎耽误功夫替别人操心啦,想想怎么挣钱吧!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