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汪辜会谈成绝响 两岸交流谱新篇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09:27 南方日报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昨天上午7时许在上海逝世,享年90岁。消息传出,两岸各界人士纷纷扼腕。

  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当局同意开放岛内民众来大陆后,两岸的各项交流迅速发展,越来越密切,多种联系渠道也应运而生。这些交流日益成为两岸人民增进相互了解、促进国家和平统一的强大动力。

  两岸沟通,汪辜会谈最具代表性

  提到两岸沟通的渠道,就不能不提汪辜会谈,它是两岸间最直接、最具代表性的交流渠道。辜振甫先生领导的海基会与汪道涵先生领导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简称海协)的交流,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篇章。

  1987年11月2日,台湾当局终于放开几十年的限制,开放台湾地区民众赴大陆探亲。此后,两岸民间交流日益频繁,但同时也衍生出了海上犯罪、走私、偷渡、文书查(验)证、财产继承、婚姻关系、经贸纠纷等诸多问题。1991年,为解决上述问题,台当局主导成立了海基会。同年3月,经台“陆委会”批准,并向台北地方法院办妥“财团法人”登记手续,海基会正式对外服务,协助处理有关两岸谈判对话、文书查验证、民众探亲、商务旅行往来纠纷调处等涉及“公权力”的相关业务。海基会名义上虽为民间组织,但其经费、日常管理、主要人员、业务办理等均由台当局负责,被称为“白手套”,是“陆委会”的下属单位。在两岸没有直接官方交流渠道的情况下,海基会与大陆对口单位海协充当了两岸官方接触的桥梁。身为国民党中常委、台湾工商协进会会长的辜振甫长期担任董事长一职。他去世后,海基会秘书长、“陆委会”副主委刘德勋兼任代董事长。

  与台湾海基会对应的大陆海协成立于1991年12月,其宗旨是“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主要职能是:加强同赞成本会宗旨的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与合作;协助有关方面促进海峡两岸各项交往和交流;协助有关方面处理海峡两岸同胞交往中的问题,维护两岸同胞的正当权益;接受有关方面委托,与台湾有关部门和授权团体、人士商谈海峡两岸交往中的有关问题,并可签订协议性文件。海协的最高机构是理事会,可推举会长、副会长等。汪道涵去逝前担任会长。

  “九二共识”,奠定两岸协商政治基础

  海协与海基会在两岸关系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最为人称道的就是1992年在香港达成的“九二共识”和1993年的汪辜会谈。

  1992年11月,海协与海基会达成了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海协的表述是“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统一。但在海峡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政治含义”;海基会的说法是“在海峡两岸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双方虽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义,认知各有不同”。“九二共识”为促进两岸协商奠定了政治基础。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海协的倡议和积极推动下,经过海峡两岸的共同努力,备受瞩目的第一次“汪辜会谈”在新加坡正式举行。这是海峡两岸授权的民间机构最高负责人之间的首次会晤,也是40余年来,两岸高层人士的首次接触商谈。这次会谈签署了《两岸公证书使用查证协议》、《两岸挂号信函件查询、补偿事宜协议》、《两会联系会谈制度协议》、《汪辜会谈共同协议》等四项协议。到1995年5月,双方就“违反有关规定进入对方地区人员之遣返及相关问题”、“两岸劫机犯遣返”、“两岸渔事纠纷之处理”等议题举行了10多次商谈,取得了具体共识。

  李登辉蓄意破坏,汪辜会谈成绝响

  汪辜会谈推动了两岸协商,也带动了两岸交流的蓬勃发展。但这样的大好局面遭到了李登辉的蓄意破坏。1995年,李登辉以私人访美为借口,在国际上进行“台独”分裂活动,两岸关系陷入危机,第二次“汪辜会谈”受到阻碍,两会协商被迫停止。直至1998年,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气氛有所缓和,汪道涵与辜振甫才再度会面。

  1998年10月,辜振甫率海基会代表团访问上海、北京,与汪道涵会长在上海举行了“汪辜会晤”。这次会晤开启了两岸政治对话,双方还达成了包括两岸继续进行政治对话及汪道涵会长应邀访问台湾的“四项共识”。但这一新局面不久再次遭到李登辉的破坏。李登辉抛出“两国论”,拆毁了两会商谈的基础;2000年,陈水扁上台后,拒不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拒不承认两岸两会达成的“九二共识”,两岸关系持续陷入僵局,两会未能再续协商。

  而今,辜振甫先生和汪道涵先生相继辞世,更是让汪辜会谈成为绝响。

  欣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