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民工子弟校塑料布挡寒风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09:30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记者苏丽萍

  【金陵晚报报道】 这些天,天气气温曾达到零下7摄氏度。可一些民工子弟学校内,没有取暖设施不说,就连教室窗户上的玻璃也残破不全。由于学校资金不足,校方就只好用旧报纸、塑料薄膜、硬纸板等挡在残破的玻璃上,以此来给学生挡寒。

  窗户大多残破不堪

  日前,记者来到建邺区沙洲街道中和村的育蕾小学。在学校门口,记者注意到,这所小学的北边是一个废品收购站,周围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物品,南边是一片沼泽地,上面除了长些杂草外,还有许多芦苇。

  在校门上有两排字:“学生能自理,家长请留步”。校园内很安静。可能是听到门口有动静,一个大眼睛的小男孩捧着茶杯出来了。这个小男孩长得虎头虎脑的,大大的眼睛里闪烁着机灵的神色。他叫杨思远,今年9月份从广东来南京的。

  记者向校内的工作人员说明来意后,就由这个小男孩带记者参观校园。刚走进教室,印入记者眼帘的就是一排排低矮的课桌,课桌上面的油漆已经脱落,都能看出木头的本来颜色。每一张课桌上都放着学生的坐椅,而椅子其实就是长条板凳。两个学生坐在一张长条板凳上。

  这间教室东边的两扇窗户,一扇窗户的窗框已经腐烂,玻璃纷纷脱落,而另一扇则只剩下了半边。那扇没有玻璃的窗户上,则用塑料薄膜贴在上面,记者在这间教室里坐了一会儿,已经感到寒风飕飕直往衣服领口和袖口里钻。

  随后,记者又看了其余几间教室,教室里的窗户大多用硬纸板、废报纸挡住寒风。老师办公室的窗户也不例外,办公室里的学生作业本都被阵阵寒风吹得翻开了页。

  钱都花在校车上了

  记者问杨思远:“在教室上课冷吗?”杨思远很腼腆,说:“不冷,冷了就站起来跳一跳。”随后,杨思远带记者来到学前班的教室,教室里的课桌高矮不一,颜色各异,有绿色、蓝色、红色等,每间教室里的课桌都不一样,就算是同一间教室,课桌也各有各的“版本”,课桌表面油漆颜色都掉得差不多了。

  该校的胡骏吉校长说,刚才四(2) 班的木头和铁板相结合的课桌椅是别的学校送来的,这已经是学校最好的课桌椅了,可记者看到一些课桌的拐角都已经损坏了。

  原来,该学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各有两个班,其中还有一个学前班。理应有13间教室,可由于校舍不足,他们将一间普通平房暂时改造成教室。因此,这间教室只有两扇窗户,光线明显不足。

  学校为了保证孩子上学和放学的安全,特意买了三辆汽车,每天接送孩子上学和放学,孩子的交通费一律免除。由于学校有400个学生要乘校车上学放学,所以校车每天早晨要出动两辆,得跑四趟,才能把孩子接完。校车每天早晨6:00从学校出发。由于钱花在校车上了,学校再也拿不出钱来买玻璃了。

  上课时孩子直跳脚

  盱眙人李仙香今年32岁,她在建邺区育蕾小学当老师已经三年了。爱人和孩子在老家,她一个人在南京工作。她大概每月回家一次,陪孩子做作业,替孩子缝补衣服,简单地收拾家务,星期天晚上坐上回南京的车,准备第二天早晨给孩子们上课。

  李仙香说,由于学校将钱投入到购买三辆校车里了,所以学校一时之间拿不出钱来购买窗户,一些窗户的木头窗框在日晒雨淋中,都烂了。看着教室里的孩子们经常冻得跳脚,学校只好找来一大块一大块的塑料薄膜,钉在窗户上,这样寒风就很少灌进教室里来了。

  但由于这些孩子还小,他们下课了会奔跑,打闹,一个不小心就会把薄膜弄破,只要一有个洞,学校就得重新更换,如果在学校冻坏了,就会影响课程,家长也会有意见。

  不过,记者坐在教室里和老师们交谈时,仍旧感到一阵阵风钻进脖子里。记者不时地搓手、跺脚,仍感觉冷后,就不由自主地站起来和老师们聊天。

  捐助的钢窗将到位

  育蕾小学的胡骏吉校长告诉记者,他原来是铁心桥中心小学的校长,退休后来到育蕾小学当校长。而且管理模式完全按照公办学校的模式,对孩子的要求也挺严格。不过,这里给胡校长最大的感触就是,这里的孩子流动性很大,因为他们的父母就是外地打工的,如果他们在南京找到工作,孩子就在南京读书,如果在上海找到工作,孩子也跟着他们去上海。每位学生每学期的学费是400元。

  昨天,记者从胡校长那里了解到,爱德基金会已经给他们学校捐助了一部分塑钢窗,他们决定把这些钢窗装在教室外围的窗户上,这样既可以保证校园的安全,又可以抵挡风寒。

  ■记者手记——

  知足与归属感

  在寒冬的清晨,记者走进育蕾小学的校园,看到教室里窗户上的玻璃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硬纸板、塑料薄膜,木门上也有几处大洞。记者站在教室里也没有觉得一丝暖和,眼前的状况让人不由得感慨。

  可胡校长却显得很知足,他说,这所民工子弟学校已经不错了,起码看起来还有个学校的样子,他还去过不像学校的学校呢。

  听了胡校长的话,记者也有些释怀。其实,外地民工们也希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个公办学校去,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难处。他们说:我们也想把孩子送到当地正规公立学校读书,但由于务工流动性大、交不起借读费等原因,孩子无法入学。尽管民工子弟学校各方面条件差一点,但孩子有书可读也就行了。

  胡校长说,很多孩子在民工子弟学校里才有归属感,因为周围都是同类人,家里经济情况差不多,所以,他们之间落差感少了很多,同学关系也比较融洽。(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