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乐观情绪为何转向印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09:58 南方都市报

  推荐

  很多人都注意到,在世界范围内,乐观情绪的焦点正在从中国转向印度。这是新近几年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出现的一个明显变化。这实际上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仍然存在一些要紧的不确定因素。

  在一些观察家看来,印度经济具备了实现长期增长的所有重要条件: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健全而发达的金融市场。经济学原理一再告诉我们:有了这些,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前景较为乐观。因而几乎所有人都相信,虽然印度脚下的道路并不宽广平坦,但很快将踏上一条光明大道。考虑到这些,印度已有的和当前的经济增长并不那么令人振奋,这倒是多少有些令人费解的。

  来看看中国的情况。对于中国经济的优秀表现,我们已经找到了很多的解释视角。然而,即便我们能够很好地解释我们过去和现在的高增长,但是对于未来会怎样,我们远没有那么自信。相反,按照标准的经济学理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之相“悖”。众所周知,中国银行信贷的大部分都贷给了国有部门,股市债市这两大资本市场远不完善,利率尚未市场化;劳动力在城乡之间仍然无法自由流动;土地也不能按照市场原则实现流转。因而资本、劳动力、土地这三大生产要素都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至于商品市场,地区保护主义的盛行和地区间的产业趋同清晰地表明,商品流动在相当大程度上仍然受到限制。在国际上,很多国家还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

  因而,中国不尽完善的体制能否支撑中国经济继续走下去,或者还能支撑中国经济增长多久,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首先,双轨制和增量改革的创新虽然显示出制度变迁所带来的对生产力的巨大释放作用,但是一旦这种二元体制制度化,就有可能陷入到一个僵固的社会之中,改革就会因为强大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而变得越来越难,未来的制度演进就可能被“轨道锁定(lockedin)”。在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强有力地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使得经济有可能会出现大起大落的剧烈波动。而地方政府在这一轮房地产市场行情中所扮演的推动角色也让我们看到经营城市理念背后的隐忧。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转轨经济大家庭中正在上演一场经济增长的龟兔赛跑,而中国就像那只矫健的兔子,在开始的阶段中,它稳稳地占据了有利的位置,把对手们远远地甩在身后。可是,这个古老故事的结局是否应该引起中国的警觉?

  (原载12月23日人民网,作者傅勇,本报有删节)

  本版个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