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生活报年终专稿:2005《生活报》脚印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13:08 生活报

  历时60天

  行程1.6万公里

  松花江全流域踏访感受母亲河

  4月10日的哈尔滨,春寒料峭。那一天,松花江全流域踏访团兵分两路,一路赶往松花江北源,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南麓的嫩江上源南瓮河;一路奔向松花江南源,第二松花江的源头长白山天池。在此后的60天里,本报踏访团行程一万六千余公里,足迹遍布松花江流域的河床、湿地,对松花江源头、各支流、干流的现状做了大量调查,连续发表了140余篇报道。在踏访行动的感召下,省内很多部门都掀起保护母亲河的热潮:哈市少先队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的倡议;有关人士一致呼吁,国家批复松花江全流域污染防治规划;省人大龙江环保世纪行提出,将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综合决策考核体系;千人签名保护母亲河……

  北源踏访:横跨大兴安岭

  北源踏访团离开哈尔滨后,经兰西县、青冈县、明水县、拜泉县、克东县、北安市、五大连池市、嫩江县、加格达奇市。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北源踏访团直奔松岭林业局,直奔南瓮河。然后向北,经太阳沟、塔源、林海、新林,一路踏查了黑龙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的分水岭———伊勒呼里山。

  踏查了黑龙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的分水岭后,一路向南,经加格达奇,走111国道,途经鄂伦春旗,午夜抵达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在尼尔基镇休整了小半天,然后奔赴嫩江,经过讷河市抵达嫩江县,踏查了嫩江县境内的甘河入嫩江河口。

  嫩江县踏访完后,沿嫩江南下,经讷河市、富裕县、齐齐哈尔市,踏访扎龙自然保护区之后,又前往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的珰奈湿地、嫩江富拉尔基段,然后继续南下,经泰来县进入吉林省境内。经镇赉县到白城市、大安市,随后抵达南北两源踏访团的汇合点———松原市三岔口。

  北源踏访途经我省、吉林省和内蒙古三省区,25个市、县和林业局,行程6300公里。

  南源踏访:穿行长白腹地

  与此同时,松花江南源踏访团出了哈尔滨,经吉林省榆树市、舒兰市、吉林市、蛟河市、敦化市、安图县,直奔长白山脚下的二道白河。从长白山天池返回到二道白河,踏访团经抚松县、靖宇县、那尔轰镇,穿过了只有伐木机械车才能走的原始森林。踏访团顺利踏访白山水电站和白山湖之后,又来到红石水电站。随后,经桦甸市,抵达松花湖南端的桦树林子段。接下来,踏访团西行经磐石市驿马镇、永吉市、抵达吉林市。在吉林市完成了松花湖、丰满水电站以及沿江污染源的地毯式踏查后,经吉林市、榆树市,踏访了松花江陶赖昭镇段。随后返回松原市,赶往松花江南、北两源踏访团的汇合点———三岔口。

  南源踏访途经我省、吉林省两省,23个县、市和沿江重镇,行程5800多公里。

  在干流的踏访中,踏访团走的始终是“S”型,因采访的需要而不得不穿行在松花江南北两岸,途经二十六处重要节点,行程接近4000公里。

  16637公里

  寻梦湿地

  “不到湿地,不知道腿脚不好!”这是龙江湿地万里踏访采访小组三名成员共同的感慨:“坎坷的山路我们走过;泥泞的羊肠小道我们走过;神秘莫测的沼泽地我们也走过。于是,我们用脚印凸显出一组数字———16637公里。”

  黑龙江是我国的湿地大省,湿地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18%%,共有313万公顷之多。一路走来,我们踏访了我省的重要湿地和知名湿地。

  三位记者踏访龙江湿地归来,湿地缺水、植被遭到破坏、鸟类生存环境恶化、湿地周围居民环保意识淡薄等都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现状,同时发现诸多问题也是他们此次踏访的收获。采访归来,他们希望能与热心于环保事业的人士共同商榷湿地保护。

  对于湿地的保护,我们已经整整错过了几十年,我们现在正在受到惩罚。这种惩罚并不只是气候恶化水土流失这些自然问题,还有人们的观念,长期形成的习惯问题。通过这次湿地之行,我们觉得一个社会想要和谐健康地发展,就应该尽量利用好民间自发的力量,而不是更多地采用强制的手段。

  这些年来,国家对湿地的保护日渐重视,为湿地保护区批钱、批编制,使得湿地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得到了控制。但采访中,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保护好湿地绝不是简单地拨款和拨编制的问题,还是应该走提高公民素质这条路。这条路虽然漫长而艰辛,却是一条必由之路。

  只有生活富足的人才能更多地考虑到环保的问题,自律而不用他律地投入环保。环保这样的事情,绝对要更多地依靠公民的自觉性才能做好。因为没有一个政府的财力、物力能使硬性管理完全得以实施。

  东北三家省级晚报强势联动推出

  “白山黑水的记忆”再现抗联英雄事迹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为了让世人永远铭记那段被侵略、被蹂躏的历史,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本报倡导并联合吉林《城市晚报》、辽宁《辽沈晚报》等强势媒体,联合新浪网,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白山黑水的记忆”。

  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炮声在沈阳上空响起;三个月后,江桥抗战第一枪在黑龙江省嫩江境内打响。白山黑水的英雄儿女从此用鲜血和生命与侵华日军进行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便成了这片土地上抗击侵略者的中流砥柱,他们的英雄事迹和历史功勋早已铭刻在白山黑水间。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在本报的积极倡导下,东北三省最强势的三家省级晚报《生活报》、《城市晚报》、《辽沈晚报》联合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白山黑水的记忆”。

  这组系列报道通过采访仍健在的抗联老战士、踏寻抗战遗址、采撷史海珍闻等多种方式再现当年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着力宣传东北抗联在全国抗战中的历史地位及历史功绩,大力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走过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行程四千余公里

  探访56个民族兄弟姐妹

  本报记者孙殿喜、王承旺,历时四个月,足迹遍布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祖国五十六岁生日之际,献上了拳拳赤子的礼物———对祖国五十六个民族的写实报道。他们一路南行,跨过东北三省,途经华南、华北、西南、西北,从云贵高原到青藏高原,后进入新疆,转入到宁夏、陕西,由山西省返回到哈尔滨。其间对51个民族的生活环境、人文风俗、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采访报道。

  孙殿喜和老旺领到的原本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差事,出发之前,很多同事送上祝福的同时也表达了羡慕之情。算得上走遍中国了,这对于每一个充满好奇心和挑战欲的新闻人来说,都是一个吸引,所以在他们出发前,有同事甚至羡慕中带着酸气地调侃:你们这是出去旅游!女同事们想象着,他们归来时会带回琳琅满目的旅游纪念品。然而在采访开始的一周后就被证实了这些都是美好的幻想,因为采访的路线不是旅游路线,除了纯粹的自然景观,路上实在没有多少东西能和旅游搭上边。

  孙殿喜和王承旺虽是同事,却并不很熟悉,104天的长途跋涉两个人的感情也变得深厚,用孙殿喜的一句玩笑话:“我和老旺这回算是打下了感情基础。”

  在著名的网络论坛“西祠胡同”上,网友“长毛小刚”这样描述这次报道活动:“2005年恰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6周年,生活报摄影记者王承旺同文字记者孙殿喜,驾驶一辆面包车踏访56个民族。经过三个多月艰苦跋涉,两人克服沿途语言不通、饮食不便、高山缺氧等困难,行程4000余公里,圆满地完成了采访任务。”

  数百万人关注

  数十万人参与

  邻居节搅热冰城

  6月30日,本报第一篇倡议邻居节的报道见报,读者的热烈反响出乎记者们的预料,《街企联手倡议举办邻居节》一文像星星之火一样,燎出了一个热热闹闹的邻居节。从老邻居们相聚,回味经典老电影,到敲门日邻居们开门迎客,再到形象大使的选拔,参与人数超过5000人的活动就举办了20余次。喜闻乐见的形式,赢得了群众广泛参与。在我们组织协调开展的80余次活动中,来稿来信的市民也超过了5万人,有的社区还将《生活报》每天关于邻居节的报道张贴到楼道里。所有市民在来信中,都盛赞这次活动。

  随着10月15日晚邻居节晚会大幕拉下,由本报发起,哈市民政局以及各区政府等多家单位支持举办的哈尔滨首届邻居节落下了帷幕。本报记者结束了百余天的跟踪报道,挥别邻居节上那一幕幕温馨场景的时候,他们给这次采访总结了三个字“过瘾、累”,他们提到最多的字眼就是“沟通、协调”。

  一个实际的问题是:报社不是行政单位,即使创意再好,也不能强加于其他单位。落实起来记者不断地解释、沟通是必不可少的。为此,记者们有时六点就顶着雨出门了,去区委,找街道办,深入社区,有时候一天从早跑到晚,电话每天都要打上百个,他们更像是社会活动家,激发着这个城市的热情。

  令人欣慰的是,努力得到了认可,直到最近,记者们还不断接到读者来信,希望邻居节不要搞成“一阵风”,要将其“长期固定下来”,成为一个民间节日。一位市民在来信中说,邻居节是一种寓教于乐、群众能广泛参加的大型活动,比起宣传标语、口号和简单的文件、报道,更具有现实意义和落实力度。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