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重建“儒教”荒诞的耻辱与倒退?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5日15:43 人民网

  近日在广东从化举行的“第一届中国儒教学术研讨会”上,儒学学者蒋庆重申“关于重建中国儒教的构想”,提出“儒教要重回国家文化权力中心”,“以儒教文明回应西方文明,才能完成中国文化全面的复兴。”在重建方法上,他主张要走“上行路线”和“下行路线”。“上行路线”即恢复儒教古代“王官学”的地位,重建新的科举制度与经典教育制度等;“下行路线”就是成立拥有政治、经济、文化、组织特权的“中国儒教协会”。蒋的发言引来了与会学者的一致批评。(12月21日《新京报》)

  对于这个近乎荒唐的构想,几乎用不着做义正辞严的批驳,如此充满霸权意味的“儒学振兴”带来的会是文明的倒退。真正的文明,其特质在于自由、多元和包容,某种思想文化教派一统天下的格局注定是悲剧性的。基于此,我们对于即使有些荒唐的主张,也应该保持必要的宽容。

  笔者不是特别喜欢“儒教”这个词。根据蒋庆先生的阐释,儒学从汉朝到1911年的两千多年里,因进入政治体制而成为儒教,它是上升到政治高度之后形成的文明共同体,不仅是政治的,还是文化的、信仰的、生活的。

  儒学原本只是一个思想流派,因为顺应了封建统治者的需要而被确立为“国教”。但这种文化专制带给我们这个民族的人性压抑深重不堪,思想文化的萎缩和创造力的衰减在所难免。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便终结了“百家争鸣”的灿烂时代,以后两千年的封建历史再也没有产生真正意义上的思想家。如果时至今日,我们仍然不无自豪地宣称:孔子是中华文化惟一的代言人,“儒教”就是华夏文明的代名词,这难道不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和耻辱吗?

  与中国封建社会独尊儒术的宗教性统治相似,西方将近千年的中世纪,政教合一带来的沉闷局面不啻是一种灾难,湮没了辉煌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产力都发展缓慢。直到14世纪初的文艺复兴才开始打破僵局,但文艺复兴与今天我们有些人呼号的“儒学复兴”有着质的不同,甚至精神内核完全相反。文艺复兴运动虽然打着古典主义的旗号,但那是抗衡中世纪宗教统治的资本,其实质是人文主义的勃兴和个性的全面解放,由此产生的文化、科学诸领域的蓬勃创造力令人叹为观止。而我们的“儒学复兴”,更多只是一种因循守旧的复古,甚至要恢复儒学和礼教对人性和思想的禁锢。无须掩饰,我们至今仍然存在着对“复兴”二字的严重误读。

  将一种学派上升到宗教的高度,则背离了理性,背离了思想和学术的本性,而异化为一种强迫信仰和盲目崇拜。思想是独立的,信仰是自由的,创造是无限的,但“独尊儒术”的结局却是失去了选择信仰和思想的自由。如果一个人连思想都不属于自己,都无从选择,那么创造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不同文化和文明的融合,从古至今,由中而外,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纯粹的“儒教”可以说并不存在。正如清华大学秦晖教授所说的“汉承秦法”、“儒表法里”,即使是在封建时代,单靠儒术并不足以治国,或者说儒术在实践当中必然会融合其他学派思想。而在宋代,儒、释、道三教的融合,造就了国人渐趋内敛的文化性格。演变至今的儒学,与孔子时代的儒学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没有必要定于一尊,而拒绝其他文明,那也是不可能的。

  所谓“以儒教文明回应西方文明”,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错位。儒学远远不是中华文明的全部,甚至也不是最杰出的代表,它有没有资格代表东方文明而与整个西方文明对话,的确是个问题。在这一点上,笔者的看法与蒋庆先生恰恰相反,“儒教”就应该与西方某一学派对话。

  近现代西方文明迅猛而高度的发达,正是因为它冲破了中世纪的宗教枷锁,思想的自由带来文化的勃兴,独立的创造促进科技的日新,个体的解放产生社会的民主。中华文明在近现代的落伍,与“儒教”的禁锢不无关系。这种长期的禁锢必然造就“保守”的性格,如果我们仍然习惯于因循守旧,固步自封,那么中国文化的复兴只是一种奢谈。“儒教”的衰落是历史的选择,复古式的“儒教振兴”只会阻碍文明前进的脚步。我们首先应该搞清楚一些基本概念,复兴不是复古,“儒教”也不是中国文化的代名词。然后应该在历史长河中和人类文明背景下反思“儒教”,而不是急于打着“复兴”的旗号重蹈封建文化的覆辙。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