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学评论当以事实说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00:00 红网

  12月24日的《工人日报》有篇题为《回暖、井喷及精神向度—2005年文坛圈点》的大作。看题目,就知道这是篇对2005年文学创作进行总体点评的文字。

  一年一度,当时光走完春夏秋冬时,对文坛做个梳理和盘点是非常必要的。它至少可以让爱好文学的人们对一年来的文学创作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然而,当我拜读完这篇对2005年文坛“圈点”的文章后,我却颇有些失望。失望的根本原由是这篇文章判断的失真和

空泛。

  先来看看作者所说的回暖。作者对整个文坛状况一笔带过后就落笔写道:“今年文坛的亮点之一是长篇小说回暖。”。长篇小说究竟是不是回暖暂且不论。先看看作者所言的道理何在。按照评论文章的惯例写法,判断之后当有例证。也就是说既然长篇小说回暖,那么至少应当列举一下今年共创作了多少部长篇小说,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哪些。然而,没有。只是几句“蜻蜓点水”式的抽象概括。这是难以服人的。老实说,我不知道作者凭什么提出“长篇小说回暖”之说的。据我所知,近些年来,长篇小说每年的创作就有上千部。一年创作出上千部的小说,难道还不够“暖”吗?难道今年的长篇小说创作比往年还要多了很多?如果作者所说的“回暖”是指长篇小说创作质量的明显提高,那么实际情况又如何呢?仅我所读到的长篇小说而言,我斗胆地说,大概只有贾平凹的《秦腔》、周梅森的《谁主沉浮》和陆天明的《高纬度颤栗》等几部长篇小说可以列入“优秀”之列。2005年长篇小说的创作在质量上整体并没有超过往年。

  再来看看所谓的井喷。作者所说的井喷并非是指整个文学创作,而是指“博客文学”的创作。作者说:“寂寥数年的博客文学在今年也出现了井喷”。对于作者的这个判断我感到莫名其妙。“博客”是从英文里音译过来的词,也是伴随网络和网站的引进才进入国门的。可以说这种“网络日志”来到我们的网络生活中的时间并不长,自然熟悉和使用这种“文学创作”形式的人不会很多。我以为这与“寂寥”完全是两回事。不错,2005年“博客”在网络上很火爆。特别是新浪等几大门户网站都有名人包括名作家的“博客”。这只能说是“博客”的发展迅速,却并非是在“寂寥”上的“井喷”发展。而且,“博客”能不能称作“博客文学”,是否属于“文学创作”,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博客”,包括一些名作家的“博客”我是看了看的。恕我直言,其中相当部分并没有什么文学性。严格而言,它们不能算作文学作品的。我以为在网上“博客”一下,就是文学创作,这无论怎么讲都是说不过去的。这好比写出几行文字是不能称其为诗歌是一样的道理。如果非要说什么“井喷”的话,我们充其量只能说是“博客”的“井喷”,而断不能说是什么“博客文学”的“井喷”。更不能说成是“文坛的亮点之一”。“博客”和“博客文学”是不能划等号的。

  精神向度,它究竟是什么意思,老实说我不懂,查了查辞书,也没有查到这个词条。作者是这样说的:“面对泛起的文字泡沫,美籍华人作家哈金提出了‘伟大的中国小说’的观点,并成为本年度热议的话题。评论家洪治纲指出,此论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作家应具备‘宏大的意识’,以超越文学边缘化带来的焦灼和失落,进入纯粹的精神创造中去。”“ 除了呼唤追求精神向度和艺术品质外……”依照作者所言,我揣摩,这“精神向度”就是超越当下横流的物欲,潜心创作,写出能引起广大读者共鸣的小说。倘若我的揣摩没有错的话,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简单明了的说和写,非要生造出个“精神向度”,弄得晦涩难懂呢?难道不如此,就不能体现文章的理论色彩和深度吗?现在的一些文学评论家为什么特别喜欢如此呢?并且作者只是提出了这个“精神向度”,并没有论述文坛是如何“精神向度”的。

  按照现在流行的划分法,我的看法是属于“草根”型的。因为我非文学评论中人,甚至恐怕连“票友”也算不上的。所以对专业文学评论人士的观点提出批评多少有些“自不量力”。但是现在文学批评界好似“一潭死水”,其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草根”型的批评。因此,我不知深浅地写了这些不在行的文字。

  (稿源:红网)

  (作者:匡生元)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