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期待制度环境下的“学术造假”寿终正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00:04 红网

  在前不久进行的2005年度安徽省高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中,评委会发现亳州师范专科学校教师申报材料有论文造假嫌疑。经核查,这所学校自2003年至2005年3年共有12名教师为评副教授,通过中间人花钱买论文造假。(12月24日《北京晨报》)

  从学术造假,到学术欺诈;从抄袭论文,到剽窃学术成果,现如今中国学术界腐败之风甚嚣尘上,大有逾刮逾烈之势。

  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的过程,其实就是选人、用人的过程。实行庸者下,能者上,优胜劣汰,人尽其才的职务职称评定的人事管理制度,应该说并没有错。假如没有这种等级式的人才管理制度,可能就会陷入人人分而食之的平均主义的大锅饭中。再者,在一个没有竞争没有等级的环境中,人可能也就失去进取的动力和愿望,那么人类社会的进步也就无从谈起。

  评职务、评职称靠什么,怎么评?我想首先靠能力,靠真才实学,那么能力和才学怎么体现?怎么评价?这就牵涉到一个评审机制和考评体系问题。单用“人治”方法,比如靠领导“钦点”,靠同事“推举”,由于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很难体现出公平公正。于是在职务职称评审中便出现一些所谓的“硬杠子”,比如具体的“政绩”有多少,国际国内科研成果有几项,在规定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有几篇,等等。不可否认,这些“硬杠子”既体现被评审者的水平和能力,又可以减少标准模糊下的暗箱操作和舞弊现象。

  然而,这一理想化的制度设计却在现实中遭遇莫大的尴尬和讽刺。就拿职称评定中英语考试来说,需要的考,不需要也要考。结果弄得不通外语的,或者上班多年连一个外语单词都没说过的人也被迫报名。于是要么请人代考,要么作弊,总之,各种五花八门功夫都用上了。但是,就是这种地球人都知道的形式主义“假戏”,却一年又一年心照不宣的上演着。那么为何依然要固执的千篇一律的坚持英语职称考试?有人替人事部门算一笔帐,拿全国每年职称考试的人数乘以报名费加资料费,最后得出一个天文数字。于是总结出“考试经济”的理论。既然考试成了一种能够产生效益的“经济”,那么被某些实权部门牢牢攥紧的“关卡”还能肯轻易松手吗?

  再说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规定,好像也没有人能够挑剔出它的毛病来。在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确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学术成果和综合素质,借助这个“硬杠子”来筛选人才有错吗?没有。可是,现实中好事又被我们办成坏事——一些真正有水平的论文被束之高阁无法发表,一些七拼八凑内容空洞无任何学术价值的狗屁文章,却能堂而皇之的刊发;一些能力素质兼备的人才,他们把毕生的心血用在所从事的工作中,可就因为没有拿到刊有自己论文的期刊,从而不能晋级、晋升,甚至抱憾终身。前一种情况是制度漏洞下的腐败,后一种情况是教条主义式的体制僵化。

  按理,学术论文应该比普通文章更有价值。可是奇怪的是,普通文章发表后通常能够得到稿酬,而现在发表学术论文却要“倒贴”,作者要托关系,要送礼行贿,要花钱买版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国职务职称评审政策体制的强大负面作用。那些有关系的,有路子的,可以通过“贿买”,那些有才能却又什么“神通”也没有的人,只有被逼造假。当然学术腐败也并不全是制度环境催生出来的。有些人的学术腐败是道德品质问题,他们工作能力和学术水平本身不高,但是他们为了追求虚荣,追求职级升迁和个人待遇,不惜采取造假、欺诈、剽窃等手段,这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一个好的制度,应该能创造一个使具有真才实学的人脱颖而出的环境,应该建立一个“能者上,庸者下”的顺畅通道。从这一点看,我们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机制还是存在许多不足的。上海交通大学教师晏才宏,教学水平和师风师德有口皆碑,但限于没有所谓的论文,至死也未评上副教授的“悲剧”,更让我们反思和检讨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体制的僵化。据不久前的《现代快报》报道,江苏正酝酿在部分高校试行教授聘用制,并将逐步推行。 “评教授”与“聘教授”虽一字之差,却有霄壤之别!打破那些靠“赶论文”和“做课题”而费尽心机评上教授职称,但却荒于“传道受业解惑”的教授的终身制,让那些虽然少发几篇论文但却具有特殊教学才能的教师,与那些所谓正统教授竞争上岗,不仅体现了大学用人体制的公平、公正,有利于大学教育,而且彰显了“大学精神”。

  人们期待江苏的这项新举措能够为全国专业技术职务和职称评审工作改革提供契机和经验;人们更加期待像安徽省12名教师集体“论文造假”现象,在未来的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审中寿终正寝!

  (稿源:红网)

  (作者:贾如军)

  (编辑:潇湘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