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淮河文化的水文化特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05:37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淮源是文化之源,淮水是文化之水,淮河文化具有典型的水文化特质。

  一脉佳水,是淮河文化之源。淮河,古称东渎,发源于河南桐柏山主峰太白顶,与西渎黄河、南渎长江、北渎济水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水系。淮河的支流纵横交错、密如蛛网,宋代之前,整个淮河流域一脉佳水:“淮之水,春风吹,春风洗,青于蓝,绿染指,鱼不来,鸥不起。潋潋滟滟无尽头,只见孤帆不见舟。”

  淮夷弄水,是淮河文化之神。居住淮河流域的部落古称淮夷,淮夷部落用智慧治理淮河,开拓疆土。吴王夫差于公元前486年开挖了沟通江淮的邗沟,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魏惠王于公元前361年修建鸿沟,连接了黄、济、颍、淮、泗五大水系。楚庄王时孙叔敖修建寿县芍陂灌溉工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型水利工程。淮夷将水利建设上升为理论,《管子·度地》篇反映了我国古代卓越的水利科学技术,在世界水利建设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

  先哲论水,是淮河文化之智。古代的淮河流域走出管子、老庄等许多光照千古的思想大家,先哲们对水情有独钟,用水的腾挪跌荡、九曲回肠和聚合离分来论述人生和社会的荣辱得失,鞭辟入里。更有淮南王刘安在八公山招贤纳士,编撰《淮南子》这一兼及哲学、政治、历史、地理、军事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百科全书。

  名士咏水,是淮河文化之韵。自《诗经》始,生于淮水之畔和在淮水之滨游历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歌咏和赞美淮水,借水抒情,以水传情。唐宋以后,关于淮河的诗词歌咏更是洋洋大观。

  淮人乐水,是淮河文化之本。淮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考古发现,早在距今四五十万年前就有沂源人在淮河两岸繁衍生息,9000多年前,淮河流域的贾湖人就已创造出相当发达的文化。位于淮河涡河水系的蒙城尉迟寺遗址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晚期聚落遗存。淮河人民在淮水之滨繁衍生息,既留下了许多光耀千古的创造之乐,也留下了许多令人羡慕的生活之乐,如,被称为中国影戏四大流派之一的桐柏皮影,被誉为“东方芭蕾”的花鼓灯,被称为“养育龙钟的济世之物,盖世之宝”的八公山豆腐。淮人乐酒,据传,古代有名的酒仙刘伶、阮籍、嵇康和造酒祖师杜康都是淮人。淮人还是著名的美食家,创造的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誉。

  淮河是华夏的血脉,淮河是文化的摇篮,文化是淮河的吟唱。淮河文化是一种水质文化,是顺着淮水流淌出来的文化,是用淮水酿造出来的文化。淮河之水已经凝聚成永世不息的文脉,流淌在淮河儿女喷涌的文思里。(作者单位:阜阳市委)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