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淮河流域盛衰原因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05:37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淮河流域是我国传统农业区。在现代中国,是一片人口密集的相对落后地带,“三农”问题突出,尤以皖北、豫东为甚。然而,在历史上这一地区曾几度辉煌:政治上,曾为两汉魏晋隋唐的政治腹地和北宋的王畿之地;经济上,是两汉、隋唐和北宋的粮仓及运输的生命线;文化上,是老学、玄学的发源之地。探讨该地区盛衰演变的原因,使其更好地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是具有学术和现实双重意义的课题。淮河流域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是:

  农田水利建设和航运由兴而废。战国时期,鸿沟的开凿使黄淮间形成四通八达的水运网,促进了淮北的开发和对外联系。先秦、两汉、魏晋、唐朝都在此大兴水利,使之更成为当时国家的生命线。唐宋时期不仅有汴河,又以颍河、涡河、蔡河等组成河运网,淮北成为全国性的交通枢纽,经济因而繁荣。金朝,淮北成为边境之地,统治者对淮北运道不再重视,一些河流因黄泛淤浅而渐失航运之利。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为主要运道,并辅之以海运。淮北运河及其他河流航运地位明显下降,其政治、经济地位也随之下降。金朝以后,随都城的变迁和运河的移道,淮河流域中上游地区已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战乱频仍与居民外徙。淮河流域地处东部之中,是南北割据政权争夺的重点地区。西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和宋金战争之际,战乱频仍,大量居民外徙,对社会经济发展不利。首先,它使淮河流域人口数量减少,劳动力资源短缺。人口与劳动力是前工业时代改造自然、发展社会经济的原动力,人口数量及分布状况直接决定经济发展的程度。人口不足则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足,社会经济则处于低水平运行状态。其次,从某种程度上讲,外迁人口多为“精英”阶层,如官僚、大族、地主、工匠、儒士等,他们是生产组织者和工技知识阶层。平民阶层能外迁的也多是身强力壮者,是生产人口。

  自然灾害多发和生态环境恶化。古代淮河流域是自然灾害多发区,包括水灾、旱灾、蝗灾、黄河夺淮入海等。水灾多于旱灾,后期尤其如此,黄河不断决溢泛滥对淮北影响最大。黄河夺淮入海,在淮北肆虐、泛滥达700多年的时间,不但使民力资财遭到巨大损失,更严重的是改变了淮北的自然生态环境,使淮北原本良好的水系遭破坏,河湖淤浅,不利航运,不利蓄水,不利排涝。

  都城的变迁。中国王朝的都城由关中渐向东移。自秦至唐,中国都城主要在长安和洛阳两地摆动,唐以后都城东迁,金以后都城又东,分别都于南北,但以北京为主。淮河流域在唐以前,处于黄河下游和东南地区向都城运送物资的生命线上。北宋时淮北作为王畿之地,其发展受到统治者的重视。明初朱元璋大规模移民淮北,虽显露其有很重的家乡情结,但也不排除以此巩固、充实中都临濠的因素。金以后的都城迁徙对淮北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影响可想而知。

  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和统治。冷兵器时代,特别是中原汉王朝弱小之际,北方少数民族南下进攻中原往往占据优势并建立政权。蒙古族统一中国前,北方少数民族所建立的统治区多以淮河为南界。这既与南方政权的实力和抵抗有关,又与淮河以北的战场条件有关:淮河以北直至太行山、燕山山地,多平坦地势,无水乡泽国之虞,便于纵马驰骋。西晋以后,先后有羯、鲜卑、氐、羌、女真等族建立的政权统治过淮北。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带来民族融合,为中华文明做出贡献的同时,客观上也带来了战乱。一般说来,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及汉人,为防反抗,甚至限制铁农具的使用。上述情况下,淮北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谈何容易!

  除上述原因外,淮河流域在古、近代还有严重的流民和匪患问题,更有民众社会心理变迁,如积储意识差、惰性、懒散等,多方面原因交织,导致了淮河流域的盛衰演变。(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学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