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廿万民工下江南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05:37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12月17日一大早,泗县曹场村一百多名村民登上由本村始发浙江省温州的三辆卧式大客车,奔上南下打工的旅途。曹场村村委会主任郑加兵向笔者介绍:本村已经有七百多劳力在以温州为中心的浙东打工,外出打工劳力占全村劳力80%%以上,全村年打工收入达四百多万元。曹场村是全县的一个缩影,据泗县有关部门统计,全县劳务输出常年稳定在15万人左右。由于今年午秋两季受灾,县、乡镇政府鼓励农民们利用冬闲时间,采取“田内损失田外补,农业损失务工补”的方法,掀起了新一轮劳务输出的新高潮,眼下,全县外出务工人数已

突破20万人大关,比上一年增加约1/3,全县年劳务经济总收入可突破10亿元。

  近年来,泗县把劳务输出作为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就业空间、增加经济收入的最佳途径,确定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和发展劳务经济的战略,不断加大劳务输出的工作力度。县、乡全都成立了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分别设立劳务输出办公室和信息服务站。县里建立了劳动力市场和多家职业介绍输出机构。全县村村配备了劳务信息联络员,及时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相关证件,跟踪服务,传递劳务信息,为务工人员排忧解难。为了加强对劳务人员的管理,许多乡镇还建立了劳动力资源信息库和劳动力资源台帐,并形成信息网络,从而畅通了供需渠道,变原来的无序流动为如今的有序流动,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目前,全县各级有组织劳务输出总数约6万多人,占劳务输出总数的30%%以上。全县有70%%的乡镇劳务输出总量都在万人以上,草沟、黄圩等乡镇劳务输出达2万人以上。

  在劳务输出工作中,泗县还十分重视处理好劳务输出的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一是在全县广泛开展“职业技能进万家”群众性劳务知识、技能培训活动,使十多万青壮年农民增长了职业技能知识和技术;二是着力抓好“阳光工程”,全县有百人以上常年办学规模的培训机构30多个。短期培训办班200多个(期),已累计培训人数近10万人;三是注意引导民工由单纯劳务型打工向智能打工、技能型打工、服务型务工转化,由第一产业向二产、三产转化。本县黄圩镇二百多名民工进入温州市区从事垃圾回收、商品批零、生猪宰杀业,人均月收入达到三千多元;四是县、乡镇政府及司法部门注意民工维权,经常派出党政干部、司法人员到本县民工较多的苏南、浙江帮助民工改善劳动环境,近期,仅全县各乡镇派出所、司法所就帮助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一百多万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