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求真务实谋突破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06:40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本报评论员

  今日起,本报将推出“突破——2005成都故事”系列报道,展现2005年全市干部群众求真务实、提高执行力、创造性突破性开展工作、勇于和善于破解发展中各种难题的精神风貌,启示和激励全市上下在新一年的工作中进一步取得突破。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正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战略部署,一心一意谋发展,才有了2005年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突破,才有了2005年成都风正人和事业兴、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新气象。

  2005年,对成都来说,是至为关键的一年:既要为“十五”收好官,又要为“十一五”谋好篇。

  盘点2005年,一组组活力四射的数据勾勒出了“2005成都故事”的宏大背景轮廓:

  速度成都2005——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0亿元,同比增长13%;

  项目成都2005——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50亿元,增长40%以上;预计全年使用外资13.6亿美元,引进到位内资425.7亿元,分别增长80.5%和91.9%;

  和谐成都2005——市、区(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资金39.1亿元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城镇新增就业12余万人,农村劳务输出80余万人;14万被征地农转非人员按月领取养老金,33万名贫困家庭中小学生和3300余名低保家庭大学生分别享受了“两免一补”或困难补助;全市农民参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率达88.86%。

  透视这一系列成就,一个关键词深嵌于其中:突破。

  突破的力量,源于全市干部群众求真务实的精神和勇气,源于全市干部群众聚精会神谋发展、不折不扣抓落实的执行力。

  求真务实、提高执行力是一篇大文章。求真,就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从本地区、本系统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部署,突破性地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务实,就要以开拓者的气魄迎接种种挑战,把工作当学问来研究、当事业来追求,战胜前进路上的一个个艰难险阻,扎扎实实地不断推动各项工作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新突破、迈上一个又一个的新台阶。

  2005年岁末,有两个关键词一再被提起:“转折”和“创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社会的全面发展,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005年岁末,成都也有两个关键词被一再提起:新“三最”和产业发展。市委十届五次全会将“三最”的区域范围从“西部”扩展到“中西部”,将成都的2006年确定为“加快产业发展年”。“十一五”期间,成都将跨越人均GDP3000美元的大关,阔步走向人均GDP4200美元的新目标,这意味着成都将进入中等发达城市的行列。

  2006年,是“十一五”第一年,要开好局、起好步,使各项工作有更大的突破。

  “2005成都故事”给了我们这样的信心和启示:要做好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能力;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举旗子、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工作思路,始终下大力气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必须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机制,以改革的思路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认真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必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在推进工作落实上狠下功夫。

  “2005成都故事”还给了我们这样的信心和启示:必须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按部就班,不“依葫芦画瓢”,不好大喜功。只有这样,才能创新工作思路,拓宽发展渠道,提高发展质量。2005年,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规范化服务型政府(机关)建设、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继续结出累累硕果:蒲江土地整理、新都“还权于民”、高新区产业链招商、金堂县用流动服务车送政府服务下乡……正是由于广大干部群众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本地实际有机结合,创造性地探索解决“钱往哪里来、人往哪里去”等难题的具体办法,才诞生了“三个集中”的多个典范版本;正是由于各级干部善于抓主要矛盾,善于抓制约全局的重点难点问题,才整体推进了全市各方面工作的落实,推动着成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

  在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东部率先,区域经济竞相发展的新形势下,成都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即将到来的2006年和“十一五”,成都要寻求更大的突破,将面临更多的挑战。新的征程,需要全市干部群众不断增强求真务实的精神,不断提高执行力,更加坚定攻坚破难的信心和勇气;新的征程,需要全市干部群众用科学的思维、科学的方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在已取得的成功典范的启示和激励下,进一步创新、突破,锲而不舍,大步向前。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