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会场之外 第七方的"持久战"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07:08 新华网

  2005年7月26日,第四轮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在北京开幕。自上轮六方会谈结束后的13个月时间里,朝鲜与美国争执不断,朝核问题愈加复杂。因此,第四轮六方会谈注定是一场并不轻松的“持久战”。

  初来乍到

  女记者踩着高跟鞋飞奔拦截团长

  六方会谈自2003年8月启动以来,话题已从单纯的朝鲜半岛核问题延伸开来。某些国家在进行多边谈判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夹杂进自己在双边外交中隐含的私欲。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在记录会谈艰难进程的同时,也成为了国与国之间政治博弈的角斗场,见证了风格各异的外交竞技以及掩藏其后的暗流涌动。

  开幕前一天,我第一次有机会与采访第四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的近500名各国记者进行“亲密接触”。到这时我才发现,在这几百名记者中,以“长枪大炮”为生计的摄影、摄像记者不用说都是彪悍的大叔,除此以外,平时举着采访本“上蹿下跳”的,几乎清一色全是年纪不大的“小姑娘”。

  这些“小姑娘”主要是来自中、日、韩三国的女记者。中国的女记者以我为代表,一个个衣着休闲,牛仔裤加T恤衫上阵,既凉快又轻便。有的女孩子甚至以马尾辫、塑料眼镜与双肩书包出场,活脱脱一副可爱的报社实习生造型。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韩女记者在着装上坚持走成熟路线。7月的北京骄阳似火,“哇拉哇拉”说日语的和“咕噜咕噜”说韩语的女记者们从来是利落的齐肩中长发、一丝不苟的素色职业套装、丝袜和高跟鞋出场,如同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

  谁是第四轮六方会谈最可爱的人?除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六方代表团团长与前后两阶段会议两位和蔼可亲的中方代表团发言人,我代表广大被艰难的会谈进程拖得“奄奄一息”、视觉审美双重疲劳的记者团成员们,尤其是少数男性记者,要求将这个奖项颁发给青春活泼的中国女记者,以及成熟靓丽的日韩女记者。尤其是后者,当她们踩着高跟鞋、穿着职业装、举着话筒,与男记者们一起在各酒店大堂里飞奔拦截代表团团长时,其表现出来的职业精神绝对是令人感动的。

  绝望边缘

  连出来说声“不知道”的人都没有

  朝核问题会谈中的六方,就好比是单腿绑在一起走路的六个人,想要取得任何一点共同的进步,都是十分艰难的。有时候,好不容易看到一点希望,可能因为一次双边会晤的破裂而前功尽弃。

  在这样的情况下,六方代表团在不同程度上对新闻媒体采取了保密态度。“今天一共举行了多少场会谈?”“会谈的大致内容是什么?”“目前各方最新的表态有什么变化?”对于这些最基本的问题,经常连个出来说声“不知道”的人都没有。

  为了尽可能地捕捉蛛丝马迹,北京某些实力雄厚的媒体和通讯社采取了“倾巢出动”的战略,几十号记者全部上阵,或守在新闻中心里、或围在钓鱼台国宾馆门外、或留在各代表团团长下榻酒店大堂全天候“蹲点”……就这样,还经常一天下来毫无任何头绪。时间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两眼一抹黑”的信息封闭状态令所有的记者开始烦躁、焦急、走向抓狂的边缘。一家上海同城媒体的记者在无料的情况下,甚至将他无意中撞见的美国代表团团长希尔某次午餐的菜单抄下来,一五一十地刊登在报纸上。

  潜能爆发

  在发布会上站着举了一小时的手

  事实证明,人在绝望的边缘,“小宇宙”是可以爆发的。很快我发现,在新闻中心里,记者聊天时无意中透露出来的细节,都可以挖出更多的深意来。于是我变成了“顺风耳”,在与北京媒体大姐亲切拉家常时,“偷听”她同事从北京城每一个角落发布回来的最新动态;一转眼,我又当起了“国际亲善大使”,热情洋溢地跟外国记者套近乎,打听他们从各国内部记者发布会听来的“内幕消息”……短时间里,我的听力与搭讪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情报刺探”工作也就更加得心应手了。

  当然,最好的信息源还是各方代表团的发言人。以我同事的话来说,“在六方会谈采取闭门策略的情况下,任何一个代表团的发言人之于媒体,就像是一只肥羊之于一群饿狼”。事实的确如此,每有“肥羊”胆敢亮相,定能引起“饿狼”们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追堵截。我曾经亲眼见到一位韩国的媒体同仁,为了多拍一个朝鲜代表团发言人的镜头,硬是在一张作为路障的办公桌面前,扛着摄像机原地起跳,稳稳跳上半米多高的桌面———相信女子跳高名将伊辛巴耶娃在无助跑无撑杆的情况下,也不过如此!

  在体能和原地起跳能力上绝对不占优势的我,只能凭意志力取胜,美其名曰“燃烧小宇宙”。在第四轮六方会谈第一阶段第一天的中方代表团记者发布会上,数百头“饿狼”高举右手,希望得到中方代表团发言人秦刚的“垂青”,获得提问的机会。在秦刚对新华社、路透社等国际知名媒体、通讯社进行了一番“偏爱”之后,他终于注意到了一只在场边举了一个小时的手:“今天最后一个问题,就请那位站在场边的女记者提问吧!”难道他真的感受到了我的“小宇宙”?在满场艳羡的目光中,我接过了工作人员递过来的话筒,没曾留心到,自己的双脚早已站麻了。

  复会再访

  中方代表团成员是“最辛苦的人”

  第四轮会谈第一阶段13天的马拉松式会谈以及长达5周的休会,严重“打击”到了媒体热情。到了9月13日复会,当天中方代表团记者发布会的“上座率”竟已不足三成。

  然而,与我们这些记者相比,中方代表团成员们才是这场“消耗战”中最辛苦的人。在会谈开始前几天,他们就不得不暂别家人,在钓鱼台国宾馆过上“与世隔绝”的生活,中秋节也不能幸免。很多人更是挑灯夜战、或抱病坚持工作,为了中方更好地履行作为会谈方与东道主的双重职责,默默地做出幕后的贡献。

  第四轮六方会谈圆满结束后,第五轮会谈紧接着于11月进行了第一阶段的会谈。以中方代表团团长武大伟的话来说,如果说解决朝核问题是一次艰难的登山,通过各方的努力,“我们已经看到了山峰”。相信六方会谈中的任何一方,以及作为“第七方”在旁观察的记者,都会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肩负的使命、顺利地登上山顶,继续进行不懈的努力。 □晨报记者程艳

  来源:新闻晨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