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南京老城,凸现山水城林独特魅力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07:27 南京报业网

  【南京日报报道】 这是一座显山、露水、见城、滨江的城市,一座有着良好经济基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初到南京,美国规划协会秘书长苏杰夫就不由地叫好:南京,好一座“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生态城市。苏杰夫感慨:南京是中国少数在快速发展同时又保持了城市品质的大城市。她拥有便捷宽阔的林阴大道,遍布全城丰富的文物古迹,所有这些使这座城市更具

生活品位和魅力。

  曾经在南京度过自己的少年和青年时代美好时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戴复东先生,则用“令人欣慰”来表达这座城市带给他的感动:南京是我倾注感情的一座城市。近些年多次来南京,感觉古城的变化很大,历史文化保护、整理、挖掘,以及现代化建设把握了正确的方向,达到的效果很不简单。

  这些感叹、这些欣慰来自哪里?就让我们在追循这座古城“成长”的足迹找寻答案……

  交通:构建速度南京

  现在的南京城可称得上是便捷、高效、快速的。南京的现代化交通,表现在有地铁贯穿南北,有快速干道沟连主城交通,有高科技手段建成的对外交通枢纽……

  【地铁】

  家住小行的王女士清楚记得今年3月12日的清晨。那一天,王女士幸运地成为地铁“第一乘”的参与市民,提前半年感受地铁之旅。王女士告诉记者:“那个快呀,从家门口出发,10多分钟就到新街口了!”

  “在南京老城地底下做文章的难度是超乎想象的,更何况是地铁这样庞大的工程”,南京地铁总公司一位负责人回忆5年来的建设历程,至今都连连感叹。他告诉记者,仅从工程技术的角度看,地铁一号线在建设期间就遭遇了三大“拦路虎”:穿越繁华闹市区,交通与大规模施工的矛盾,及复杂的地质条件、繁杂的地下管线给施工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但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相关部门和建设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南京人盼了20年的地铁一步步走近:今年8月12日,地铁一号线进入最后模拟运营,当天就吸引6万客流,最高峰突破16万人次;9月3日,地铁一号线正式运营,这条从奥体中心到迈皋桥的快速交通轨道线,从此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方式,也为城市留下了难忘的印迹。

  地铁一号线只是南京快速轨道交通的开篇之作,将来,南京将用13条线路构筑轨道交通美好明天:根据规划,2010年前南京将要完成77公里的轨道交通建设,2010年—2020年之间再完成123公里,也就是说,在本世纪头20年这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南京要完成200公里的轨道交通。到2050年前,南京将用9条地铁、4条轻轨编织出一个密集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完成一个更加宏伟的梦想。

  【快速内环】

  在主城快速交通系统中,“井”字形快速内环是一条主骨架,支撑着快速交通流的畅通与便捷。“井”字形快速内环由城东干道、城西干道、纬三路(即玄武湖隧道、模范马路一线)、纬七路合围,及赛虹桥立交、双桥门立交、玄武湖底立交、古平岗立交四个节点向外辐射的路段组成。经过多年建设,城西快速干道、玄武湖东西向隧道、模范马路、集合村路高架,及赛虹桥立交、双桥门立交已经建成。十运会召开前夕,九华山隧道贯通通车。至此,不仅城东干道往新庄方向又多了一条快速干道,“井”字形内环也搭就基本框架。

  “井”字形快速内环主线上车流设计时速均达到每小时80公里,高架桥每小时60公里,地面道路和匝道每小时40公里。据南京市交通设计研究所有关专家测算,随着“井”字形快速内环路网布局成熟,市民在主城任何地方,5分钟左右可以坐车通过快慢速分离后的干道,就近驶上快速内环。以时速60公里计算,15分钟完全能够走完24公里长的快速内环较近的一侧,再加上下了快速内环后另外一头的5分钟时间,25分钟就可以到达主城内任何地方。

  【南京新火车站】

  站在玄武湖边北望,你就会看到新建成的南京火车站。这个在南京站原址上建设的新客站外型壮观而新颖,站房采用桅杆斜拉索悬挂结构,像一艘竖起桅杆、拉满风帆的巨型帆船停泊在美丽的玄武湖畔,既具江南文化特色,又融合现代气息,周边的山水更像一幅挂在站房前的巨幅天然山水画,为火车站增色。

  新客站候车室面积近2万平方米,是老火车站的6倍,客流高峰时每小时可容纳一万人候车。南京新客站站房采用了立体化的交通组织,旅客进站可以乘车通过高架环行车道直达二层平台进入候车大厅,地下层出站大厅与地铁南京站及停车场相连,旅客出站后可便捷地选择地铁、出租车、公交车等换乘。据了解,这在全国铁路站房建设中还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零换乘”。

  站前广场是新客站的一景。这里有站前集散主广场区、过渡性引导广场区和湖滨亲水休闲区。湖滨亲水广场“一手”拉着南京新客站,“一手”拉着玄武湖,下几步台阶就来到玄武湖边。一旁还有跨水栈桥,湖岸种植着大量梅花、垂柳、碧桃、迎春等花灌木,正前方是高达138米的冲天水柱,让人不由得驻足观望。

  历史文化:打造魅力南京

  2005年,南京注定要留下不凡的一页。连续4年老城环境综合整治,在今年把最耀眼的阶段性成果展示在人们面前。城市人居环境更加宜人,滨江风貌逐步凸显,南京正凭借“山、水、城、林”的独特资源展现着她的魅力。

  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老城环境综合整治中挖掘的重点,作为十朝都城,南京老城有800多处散落着的历史文化遗迹。做减法,理环境,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市委市政府通过高标准的环境整治,再现南京城的历史风貌,展示出她珍贵的人文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中山陵园风景区】

  南京请来世界一流水准的规划师,为中山陵园风景区描绘发展蓝图。根据编制完成的《中山陵园风景区详细规划》,中山陵风景区扩大为自中山门至孝陵卫一带,沿宁杭公路南侧30米左右以北,往东则经孝陵卫、柳营、马群路北,转至环陵路,再经青、黄马至岔路口以西,之后向王家湾、蒋王庙、太平门以东,沿城墙至中山门,且将月牙湖公园纳入景区范围,规划总面积达30平方公里,具体分为明孝陵风景区、中山陵景区、灵谷寺景区、山岳景区、自然景观区。

  经过全面梳理、整合,中山陵风景区新增12大景点:中山陵风景区外围新增蒋王庙西北入口广场、王家湾北入口广场、北山风景园、黄马滨水休闲公园、东入口广场、灵谷健身休闲庄园、民国体育公园入口广场、邵家山休闲水景园、下马坊和小红山公园、文化休闲公园主入口广场、滨水植物景观园以及白马公园西入口广场等。

  为了深入挖掘中山陵园风景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在建设中更加注重保护,按照规划,中山陵园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由“一环两片”和前湖景区建设工程率先拉开序幕。目前景区内环路已经成形,梅花谷公园与前湖片区也建设完成。今后,中山陵园风景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还陆续启动新景点建设工程、路权管制、历史文化景点保护等工程,把中山陵园风景区打造成真正世界著名的风景区。

  【秦淮河】

  从武定门,过水西门,至汉中门,到三汊河,长12.5公里的秦淮河曲曲弯弯,无限深情地环抱着南京城。曾几何时,这里因河水发出的熏天臭气让市民们避之不及。如今的秦淮河经过水利、环保、景观、路网、安居五大工程建设,已成为市民们喜爱的休闲场所。

  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启动于2002年4月,市政府成立了专门的秦淮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明确提出在2005年十运会召开前全面整治秦淮河主城段,把秦淮河建设成一条“美丽的河、流动的河、繁华的河”,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到母亲河的温情,让游客在秦淮河畔体会到南京城的动人韵致。2002年12月12日,这一天留在很多人的记忆里。由市城建集团投入25亿元,秦淮河武定门闸至三汊河入江口段、全长12.5公里的整治工程动工了:改造影响景观的防洪墙约20公里;改造、出新沿线房屋110余幢,出新、亮化沿线跨河桥梁13座;新添绿地约100万平方米。随后,污水截流工程启动,引水工程也立刻展开,秦淮河水体自净能力大大增强。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塑就秦淮河文化游品牌也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重要部分。2003年12月开始,秦淮河公司组织文化、旅游等各方面专家及专业公司,对秦淮河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挖掘,形成《秦淮河历史文化资源发掘利用项目策划方案》。如今,根据方案形成的“白天—秦淮古韵文化游”、“夜晚—桨声灯影夜秦淮”已经舒展着靓丽的身姿,把沿线“一带、两廊、五片、八景”的秦淮景观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

  【明城墙】

  记者从市建委获悉,经过连续数年整治,目前明城墙外侧环境综合整治已经完成,现存城墙90%以上已经过维修,有效地改善了南京的生态环境和视觉景观。今年,南京将基本完成在建段落的综合整治工作,明城墙已逐步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环城风光带。

  明城墙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是南京城市建设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一项重要工程。工程依据《南京明城墙风光带总体景观详细规划》有序展开。如今,明城墙风光带中的月牙湖、玄武门、汉西门景区将相继亮相,在为市民又添休闲去处的同时,也将明城墙打造成主城的绿色生态集中地。此外,台城—九华山景区、狮子山景区、中山门—月牙湖景区、绣球公园景区、汉西门景区也陆续成形。明年,还将基本完成中华门景区、东水关—白鹭洲公园景区、挹江门—小桃园景区;2007年基本完成前湖—半山园景区、琵琶湖—富贵山景区,使明城墙沿线历史文化景点串成串。未来几年内,明城墙沿线绿地还将实现环通,为城墙戴上一串美丽的绿色项链,使明城墙风光带成为南京人引以自傲的标志,最终达到申报历史文化遗产的标准。

  【静海寺—天妃宫景区】

  古城南京城北,一片占地面积达7.2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今年成为众多市民和外地游客关注的对象。这里,便是静海寺—天妃宫景区。

  史料记载,原静海寺—天妃宫建筑规模宏大,是当时影响极大的宗教建筑群,但遗憾的是,历经战火,两组史建寺庙现已不复存在。静海寺仅剩数间偏房,而天妃宫仅剩碑石一块。新建的静海寺、天妃宫将采用“明初建筑形制”,最大程度再现两组寺庙建筑群的古风古韵,红墙黑瓦成该景区的基色。另外,景区建成后将利用其独特的寺庙文化主题辐射周围的商业网点,形成文化与商业互动的文化旅游景观。届时,现有的文物古迹、新的绿地广场将和商业建筑有机结合起来。

  为让现代的商业项目在风格上与景区统一,东南大学著名古建筑家杜顺宝教授大胆采用“新乡土建筑风格”:“现代身、明清顶”,在细部处理上采用现代材料和处理方法,在体量、材料和色彩上与寺院建筑协调统一。沿热河路和建宁路的部分立面粉墙黛瓦,呈现出浓烈的江南民居风格,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商业街区,和景区的整体风格相融相亲。如今的静海寺—天妃宫景区,不仅恢复了昔日的恢宏,还将在明城墙西北部形成一个强势旅游片区,阅江楼下出现了一个大型的商业街区,大大丰富城北居民的生活。

  绿化:渲染绿都南京

  明城墙及护城河围合的老城,是南京悠久历史的主要承载地,是展现南京现代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也是南京人口最密集的地区。长期以来,南京的城市建设重心一直在老城,高强度的建设造成老城过度拥挤。近几年,通过“一城三区”战略的实施,老城“做减法”大规模增绿已初见成效,新增绿地110块、60多万平方米,老百姓家门口的绿意渐近渐浓。

  南京城市规划院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南京拥有相当多的绿色资源,但由于分布不均,老城37%的地方属于绿色盲区。因此,南京主城区绿地建设中开建的绿地几乎全部位于这些盲区内,如城南地区的长乐路、门东、淮清桥等,个别在新街口周边,均为人口密集区。因此,这些绿地对于缓解南京绿地分布不均衡现象起着重要作用。

  今年是南京实施老城环境整治的第4个年头,九成以上的面积已改造完毕,留下的可建设绿地面积相当有限。所以,开建的绿地都是在拆违或小规模拆迁过程中“腾出来”的。专家告诉记者,这种“见缝插绿”的方式,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一片宜人的绿意。

  记者师擎通讯员宁建新(编辑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