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张双喜:靠山却不吃山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08:13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实习记者季燃冰

  【金陵晚报报道】 江宁区锁石村的党委书记张双喜是个“不安分”的人,喜欢到处看看,到处闯闯。当记者看着远处的山时,他淡淡地说:“它的资源很丰富,但现在年纪大了,需要休息休息了。”

  据了解,以前很多锁石村人的工作就是采石。但随着开采量的上升,资源越来越少了。

  “这样下去,可不是个办法,大家还是不能富裕起来。”张双喜沉思了一会儿说:“既然这条路行不通,那就试试其他路吧。”

  于是他就带着村民把目光转向了其他行业,兴办了一些企业,而且也办得挺红火的,还在村里建起了农民浴室、老年人健身室、村图书馆等。

  在锁石村中最有特色的不是企业,而是“特色蔬菜”。这是锁石村致富的“法宝”,许多农户的收入因此翻了好几番。

  张双喜告诉记者,由于普通蔬菜的价格都不高,再加上种植的人又多,因此很难赚到钱,而市场上反季节蔬菜的价格一般都比较高,里面的利润空间还是很大的。

  之后他又悄悄地对记者说,其实他们村还有一个“法宝”,就是把畜禽粪便再利用作为肥料,这样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用那些肥料种出来的蔬菜口感很好。

  因此在2000年的时候,张双喜就开始在村里大面积地种植反季节蔬菜,还建了750多亩的钢架大棚。由于蔬菜的质量较高,同时交通也比较方便,因此蔬菜的销路都不用愁,很多市场的蔬菜就是从锁石村运输过去的。

  村民陈龙友以前种了7亩粮食,但即使遇到了好收成,年收入也只有三四千元,生活还是比较困难。大棚建好后,他就在里面种了些草莓,每亩草莓的收入至少有几千元,一年下来的纯收入就有4万多元。

  “短短几年内,收入就翻了数十倍,现在想想还觉得有点不可思议。”陈龙友笑着说。

  在锁石村里,记者还发现了一件新奇的事情:农民下地时都带着一双鞋。细问之下,张双喜才道出了原委。

  自从村里铺设了水泥路之后,村民就十分注意卫生,在农田里干完活后,就换上干净的鞋子回去,看到路上有泥巴,就主动地打扫干净,因此村里还流传着这样的一句佳话:“家里不穿鞋,出门穿拖鞋,下田穿皮鞋。”

  (编辑涵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