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刻在悬崖峭壁上的壮举——大方县元宝村党支部带领群众修建通村公路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09:48 贵州日报

  一条新修的公路,呈“Z”字形在70度的陡崖上拐了9道拐,连接着山下的对江村和山上的元宝村。12月18日,我们沿着这条公路往山上爬,新筑的路基堡坎,曲曲折折盘山而上的路径,宽阔而粗糙的路面,人山人海的修路群众,彰显着修路的艰辛。

  大方镇党委书记张继华介绍:这段盘山公路长2.4公里,爬升高度为160米,平均每公里爬升60多米,基本上是放炮炸石,用路基堡坎垒起来的。仅炸药就用了近8吨,放了950

0多炮,石方量达到12000个立方,平均高度达4米的堡坎的方量就有7000多方,此外还有涵洞14道,目前花去的征地补偿和炸材费仅仅是25.5万元的项目工程款。“如果没有元宝村党支部的领头雁作用和群众改变贫困面貌的愚公精神,简直不敢想象这条路能够修成功。”

  元宝村,是一个被陡峭的大山阻隔着的极贫村。站在村头的大关垭口眺望,对面就是万家灯火的大方县城,山脚下是靠发展早熟蔬菜进入小康村行列的对江村。而从大方县城看过去,刀劈斧削的白岩阻隔着视线,让人无法想象山里还有人家。正是这屏障般绵延的岩壁,演绎了元宝村几代人生活的悲悲欢欢:“过去,我们村人口少,土地宽,粮食多,对江村的人经常来借粮,嫁来的女娃娃不少。改革开放后,对江村利用气候和交通便利的优势发展早熟蔬菜建起农贸市场,迅速富裕起来。我们村却只停留在温饱线上,女娃娃反过来往对江跑。”元宝村支书吴香贵感慨地说。

  没有公路,元宝村人艰辛备尝。修公路,成了摆脱贫困的燃眉之急。

  2004年,大方镇党委、政府争取到从对江河边的龙井村到箐木村的以工代赈公路项目,思路是山上的3个村只要有一个村能有公路通往山下,再把3个村连结起来,彻底解决3个村的通村公路问题。当年11月,镇党委召集3个村的村干部开会,讨论怎样修这条公路。箐木村干部还在为修路犹豫时,元宝村干部提出,如果不能从箐木修路,就拿给元宝村修。然而,仅仅25.5万元的工程资金,除去毁坏对江村群众土地的补偿,所剩的资金难以保证这条全长8.5公里的公路的炸材费。而且从山脚爬到垭口的一段才2.4公里,这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将占去总投资的三分之二以上,这条路能修成吗?

  镇领导们担心资金打水漂,修路成为半拉子工程。元宝村两委班子意见也出现了分歧,村副支书吴香贵和副主任吴朝军认为:“起了念头就要干,否则就会让群众失望,元宝村的公路不知要等到哪年哪月。”在工程资金还未到位的情况下,两人筹集了5万元押到镇政府:“修不好路不要政府还我们的钱。”

  吴香贵和吴朝军的行为感动了大方镇党委政府。为了保证修路的成功,大方镇党委根据群众意见,火线调整了元宝村两委班子,由二人分别担任村支书和主任。并派出镇党委委员杨章贤专门负责元宝村的修路事宜。镇长陈玲和杨章贤专门爬上元宝村召开共产党员、村民组长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动员会,把修路的事情写进了村规民约。

  就这样,从2004年冬天到现在,元宝村500多户2500人除了春耕和秋收时间,其他时间都花在公路上,足足干了7个月,靠洋芋和包谷花解决午饭,义务投工3万多个,使这条2.4公里长拐了9道拐的盘山公路大部分路段打通。修路过程中,共产党员、村组干部成了坚定群众信心的主心骨。最艰难的路段,由村组干部和共产党员承担。今年夏天,几处刚修好的路段因滑坡被迫改道,一些群众修路的信心出现动摇,村组干部和党员们积极鼓劲,大家又一心投入到修路中来。“村里没有好的带头人,没有这批共产党员和村组干部发挥顶梁柱作用,公路就修不成功。”长期坚守在工地上的大方镇党委委员杨章贤如是说。

  对江和元宝这两个处于山下山上,发展起点不一样的两村干部们的心也想在了一起。“下一步,我们要大力发展蔬菜和畜牧业,并把我们这里丰富的石料加工出去变成钱,争取用5年时间来赶对江。”元宝村支书吴香贵对于元宝的明天充满希望。对江村支书杨继凯则告诉记者:“对江村的蔬菜尽管已经发展起来,但由于面积小,形不成订单优势。元宝村通路后,我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支持元宝村,利用两村蔬菜产业的规模优势,打通连接外面的大市场,让群众增加更多的收入。”

  作者:刘莹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