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他山石可攻玉 媒体吁细研洋节内涵振兴传统节日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10:1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2月26日电冬至的不冷不热与圣诞的红红火火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的传统节日气氛已经越来越淡,相反,洋节的节日氛围却越来越浓。面对老生常谈的振兴中国传统节日的问题,《南方日报》的评论文章指出,如果我们承认洋节有一定魅力的话,那么,其魅力从何而来,委实值得研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文章分析说,圣诞节——“洋节”里面似乎最受国人青睐的一个。洋节“侵袭”的

目标,已经不仅仅是年轻人这个群体。在我们的土地上,自己的重要传统节日冷落在一边,而把洋节弄得红红火火,即便不是出于狭隘民族主义心态,终究也觉得事情比较尴尬。但是,如果一味地归咎于青少年贪新鲜才附庸风雅地过一个平安夜,恐怕就失之于简单。而且,也大可不必因此对洋节怒目相向,斥之为“节日的次殖民地化”。

  洋节之所以严重地冲击了我们的传统节日,应该是在节日的文化内涵上占了上风。我们的传统节日,尽管有相当的历史渊源,也有大量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但是并没有真正发展起自己的节日文化,大抵就是吃上一顿,还能干什么呢?

  韩国的“端午祭”已成了世界文化遗产,我们一些人埋怨人家抢了先,好像人家是“空手套白狼”,跟抢注了个域名似的。实际上,“端午祭”早已变成了韩国江陵地区的一种地方庆典,他们有意识地对这个源于我们的文化现象做了很多创造性地发挥,跟我们的“端午节”已经是两回事了。而我们是怎么过的呢?“端午祭”刚闹起来之时,“保卫端午”的呼声四面响起,颇有些悲壮色彩。落实于行动,不过是划龙舟的队伍扩大了,去年多少,今年增加了多少;粽子的档次提高了,跟月饼一样,弄出了“天价”的。至于在文化上有什么添加和创意,很遗憾还没有看到。

  文章指出,值得商榷的另一点是,无论专家还是非专家,谈及振兴传统节日,脱口而出就是放假或者立法——解决中国的问题总是如此简易,仿佛不立法,就是在国家的层面上不够重视;仿佛不放假,节日就难以过好,因为人们都太忙,无暇顾及。这些莫名其妙的措施,提出来的人自己不觉得好笑吗?退一步想,我们对自己的传统节日之所以有了危机意识,恐怕正在于洋节的强烈冲击,否则,也许还躺在祖传的簿子上高枕无忧呢!仍然在为节日吃什么都不香、年味儿怎么越来越淡了之类的事情犯愁呢!

  文章强调,在如何振兴传统节日这个问题上,我们还真得沿用“坏事变成好事”的思维定式,反思我们的传统节日为什么日渐式微,为什么失去了原有的魅力?这是一个大课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振兴传统节日,必须在节日的文化内涵上创新,并且使之适应于现代生活方式。 (潮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