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进行思想变革谋划新跨越 潮南搭上科学发展快车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10:49 大华网

  □本报记者陈健 赵令蔚

  潮南在变。

  在最近省政府公布的全省67个县、市前11个月的经济综合增长率中,潮南区从去年排名28位跃居11位。

  位于中心城区的峡山街道,发展又有新气象,这个在全区经济总量中举足轻重的强镇,今年的工商税收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工业用电量比3年前翻了三番。在全区其它10个街道(镇)中,一场围绕提升和扩张的较量也正在悄悄进行。

  再看全区经济列车,正全线提速:预计今年完成生产总值91.47亿元,比2003年增长22.59%,年均增长10.5%;工业总产值236亿元,比2003年增长34.44%,年均增长14.46%,外贸出口总额2.45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215.5%,年均增长77.64%;一般预算收入1.63亿元,比2003年增长65.06%,年均增长28.48%;工商税收、一般预算收入、外贸出口增幅连续两年居全市首位。

  这些变化,让人对汕头区划调整后不满3周岁的潮南区刮目相看。

  探求这些变化的内核,我们似乎看到了一场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一场从起步到起飞、发展的跨越。

  思路决定出路:生产力布局调整凸显区域协调效应

  这几天,两英镇东北村像过节一样热闹。听说陈沙公路要动工建设了,乡里的企业家高兴得一拍而起:早就等这一天了!因为,这条横贯潮南东西两头、凝聚几代潮南人多年心愿的经济大动脉一经打通,包括东北村在内的全区11个街道(镇)以及村居全都“舒筋活血”,焕发生机。

  沿国道324线一路走去,沿线镇、村的特色产业更是令人眼花缭乱,峡山的内衣服装、精细化工,陈店的五金电子、胪岗的化妆品,司马浦的丝花及港后丝花村,溪北文胸专业村等等,串成了一条成熟的经济轴带,“一镇一支柱、一村一产品”格局日趋完善。

  这是潮南可持续发展战略蓝图上的两条发展轴带。对此,许多人断言,未来几年这里崛起的新产业集群,将成为潮南新的经济增长极。

  的确如此。“两轴两翼一中心”规划理念从诞生之日至今,已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潮南区委、区政府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站在战略高度对新区生产力布局的全新谋划,也是潮南区全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一部精品佳作。

  事实上,作为一个新区,潮南不可避免地遭受诸多“成长的忧虑”:基础差、底子薄、历史遗留问题多,加上资源、能源、人口、环境矛盾突出等。

  更令人忧虑的还有,全区现有村(居)中革命老区村(居)达177个,占全市57.2%;全区年集体收入3万元以下的贫困村69个,占全市52.5%。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二元的经济结构成了潮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这也是潮南决策者的一大心结。

  先天不足后天补。如果规划得好,引导得好,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形成区域协调、优势互补的互动机制,新区的潜能将无可估量。区委书记谢泽生说:“只要在观念上突围,在模式上突破,在格局上创新,形成新的生产力布局,完全可以把潮南经济社会推上科学、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在此背景下,潮南区邀请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领衔,开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和中心区控制性详规,无疑更能体现决策者的深谋远虑。这项创举不仅国内罕见,在省内也是率先。谢泽生说,目的就是要把新区建立在科学、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轨道上。“轴带集聚、两翼拓展、中心强化”是潮南新生产力布局模式的三个重要战略棋子。区国土规划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向我们展示了这幅蓝图:沿国道324线和陈沙公路两大发展轴,将建设综合经济产业带。利用东部沿深汕高速公路内侧丰富的土地资源,打造东翼沿海经济区;利用西部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打造西翼山区经济区。强化峡山中心城区地位,把它建成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在是传统农村区域,未来将是汕头市西南部副中心城区!”规划给人信心,也给人希望。从两年多来的喜人变化看,这个着眼区域协调发展的蓝图已成为潮南人共同为之奋斗的新坐标。

  着眼又快又好:招商创新并举焕发勃勃生机

  很多时候,局部的细节常预示着全局性战略的推进和深入。“新项目落户要用地,增资扩产要用地……今年来,除了几个用地大户需求继续攀升外,像成田、胪岗、仙城、陇田的用地量也一再升温!”区国土规划局郑副局长掰开手指头数了数,两年多来,全区共批准3900多亩建设用地,解决440多家工业企业的用地。目前,排队等用地的企业还有不少。

  看到潮南投资环境日渐成熟,香港实业家吴镇明先生在完成一期投资近2亿元建设潮南民生医院后,又决定投资1亿元建设制药厂,该项目将填补潮南在制药行业上的空白。

  峡山街道今年来投资高潮迭起。西片经济走廊是全区最早建设、也是最快见效的示范工业园区,目前一期1000亩土地全部摆满项目。不仅香港、台湾客商找上门,周边地区的客商也争着要来。街道党委书记吴先宏说:“我们将全力配合全区的总体规划,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同样热闹的现象出现在两英、仙城。两英镇东北村两个工业区就规划在陈沙公路两旁,党支部书记陈运洪说:“公路一通,有望带动工业区提早投产。下一个5年,东北村将力争工业产值超10亿元。”仙城这个以前投资者不愿去的地方,如今变成了投资的热土。两年时间,新增扩产企业8家,新落户工业企业5家,今年的税收比两年前增长了3倍多。镇委书记周昭勇说:“办工业是矢志不移的目标,我们将主动承接周边镇产业的辐射和转移。”所有这些,都是潮南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的最好印证。

  建区伊始,围绕“先建办公大楼”还是“先办工业”的话题曾引发一场争论。宁愿办公条件艰苦一些,也要为工业发展留足空间!加快潮南发展的希望和出路在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大做活“人缘经济”,在于稳住和帮助现有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区委、区政府着眼新区的长远发展,冷静选择了后者。

  在经济全球化、经济发展方式悄然发生变化的今天,过去那种拼土地、拼资源、拼人口的粗放型生产模式已经落后,潮南的决策者认为,新区必须在工业化之中加入新的内容,把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取向,把工业化与信息化对接起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持续增长。

  为此,潮南区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全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创造性提出“把发展品牌经济作为新区工业发展的新理念”,脚踏实地走出了一条既符合潮南实际,又有潮南特色的发展之路。

  品牌之源是创新,让品牌引领创新,是对新型工业化的全新视角。

  如今,品牌几乎成了潮南的代名词。全区近120万人口中,每百人就拥有一个商标,人均拥有注册商标量比温州还多,居全国县级首位。仅去年1年间,全区就夺得了6张国家级“名片”、12块省级“招牌”,专利申请量达263件,增长57.4%,增幅全市第一。目前,全区专利授权量累计达到1248件,拥有1件全国驰名商标,18件广东省著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7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个全国免检产品,名优品牌居全省之最;有3个省级科技专业镇、3家省级高新企业、24家省级民科企业。新设区以来,全区新增注册商标2682件,累计达到11083件,占全市的45%。

  自主创新是一个不断被提及的关键词。在这里,科技为纽带,全区工厂、企业实验室、产品研发中心等科研资源有机整合,学术成果交流共享,并以此带动传统优势产业的改造,织造、经编、针织、服装、精细化工、文具等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线,蹦出来的都是领先潮流的优质产品。蕴藏在这片沃土的民资民力民智激发了无限潜能,一批民科企业茁壮成长。

  因创新获得动力,因品牌获得生命。工业引擎产生巨大拉动力。据统计,从新设区至今,全区新增工业企业42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2家,比新设区时的114家增加了128家;增资扩产120多家,累计增资额33.67亿元。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塑料丝花、文具用品、五金电子成为潮南五大支柱产业。

  就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还得知一个信息:利用我市“三条经济带”规划建设契机,潮南在深汕高速公路潮南路段以北规划了占地15平方公里的工业经济带,将作为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支撑平台。目前,经济带已进入实质性的招商引资阶段。

  放眼更高更远:提高公民素质积蓄发展后劲

  新设区留给潮南一个沉重的“包袱”:教育基础薄弱,群众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每万人中拥有的高中生仅48人,远低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全区农村劳动力68万人,其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55%。

  面对此种现状,潮南的决策者深深懂得,人是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教育是关键。

  今年来,一场农民读书活动在潮南的农村中掀起不小波澜。从去年的“不买香烛买书籍”到今年的“书中自有致富路”,潮南推进公民素质教育活动几乎成了一个文化品牌。二年中,全区参学群众达40多万人。4月,莅汕考察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对此高度评价,称赞它是“一大创举,可在全市继续推广,对老百姓的教育尤其是现代公民‘八字’教育将起很大作用”。

  在区教育局,局长颜文涛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上万人的教师队伍,每年的工资支出占全区财政收入70%左右,但再穷不能穷教育啊!正是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连年来新区的教育才得以扎实推进。

  在这种思路的实践中,群众明显地感到许多新变化:———省一级学校实现零的突破。去年,六都中学顺利评上省一级,加上最近正在评估的三所小学,潮南的省一级学校在不到三年的时间上升到4所。———在乡村,最漂亮的建筑是学校。那些来自贫困地区的贫困生同样能分享读书的乐趣。这些学校多数是由在外的同胞、侨胞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捐资兴办的。两年多来,潮南区共投入资金2.9亿元,新建、改建、扩建中小学校102所,扩充4万多个学位。47所老区、山区学校的改造已有38所交付使用。———不分地域内外“请贤”。两年多来,全区共接受新教师800多人,全部充实到全区各镇村学校,师资力量大大提高。———高中教育突破“瓶颈”,综合实力提升。今年在校高中生已突破1万人,比建区时翻一番,预计到2006年秋季,全区又可扩充1000多个高中学位。连年来,潮南高考成绩年年刷新纪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提高农民就业技能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一条主要途径。两年多来,潮南实施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创新培训机制、创新招工方式,送“饭碗”,送培训,让“山里人”一技傍身,实现就业。据统计,在雷岭、红场等革命老区山区,先后共有5600多名农民享受到免费技能培训,领到“就业证”。

  白纸绘蓝图,需要有闯和冒的勇气,需要有科学的探索精神。走过创业的艰辛,潮南闯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但是新区毕竟还是新,很多方面仍需继续完善和努力。面对“十一五”的崭新蓝图,潮南的决策者坚信,科学发展观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路标,他们将坚定不移地沿着这个路标,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奋进。

  (责任编辑:蔡英、许少丽)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