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济南即将改革户籍制度 解读新制度关键词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11:29 青岛新闻网

  在充分征求社会各方意见,并结合济南实际进行多次修改完善后,《济南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于日前出台。

  为让市民对这项改革有更深入的了解,记者就户籍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规定,采访了市发改委、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

  实行城乡统一的居民户口登记管理制度的含义是什么?

  据悉,自2006年1月1日起,济南已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各类涉及户口性质变更的户口审批一律停止,所填写、签发、出具的户籍证件中不再标注居民户口性质,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有关人士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贯彻社会主义法制的公平、公正原则,实现公民身份法律意义上的平等,而不是取消目前国家实行的针对农村、城镇居民的相关政策。同时,为确保这一制度的顺利实施,相关的土地、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复员退伍安置等问题,将由政府各职能部门负责制定配套衔接政策,尽快统一到国家对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实施的相应政策上来。

  《暂行办法》与以往相比

  有哪些突破?

  这些突破的意义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相关人士说,归纳起来《暂行办法》与以往相比的突破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在实行积极的人口迁移户籍政策、大幅度降低城市准入条件方面有新的突破。像大专高职、中专技校毕业生、直系亲属投靠、个体私营企业投资者落户等,都与省内聊城、菏泽、济宁等兄弟市(除青岛以外)是相同的条件,而没有参照外省省会城市制定较多的限制,开放程度在国内同类特大城市中是少有的。

  二是,在城市人口迁移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有新的突破。《暂行办法》按照事权统一的原则,对管理体制作了新的调整,部门之间分工更为明确,便于政策的落实执行。

  三是,在推动政务公开、提高服务效率方面有新的突破。《暂行办法》高度浓缩了国家、省、市有关政策规定,一目了然,群众对照条款自己就能明白是否符合条件。这样既为取消市级统一审批审核创造了条件,方便群众了解政策,也便于户籍管理部门实现规范化、常态化管理。

  既然实行积极的

  人口迁移政策

  为什么还要设定迁入条件?

  济南作为市区人口超过200万的特大城市,在人口、就业、社会保障、教育、环境、交通等方面都面临着较大压力。按现有城市基础设施的承受能力,还不具备完全放开的条件。

  有关人士说,鉴于这个现实情况,要保证迁入人口数量和结构能够与城市建设发展相协调,目前看用设定迁入条件来调整“门槛高低”的办法,是最为社会认可的,也较为公平。

  对市外人员迁济落户的

  适用范围

  做了那些具体规定?

  主要做了两个方面的规定:

  一是对符合《暂行办法》规定的干部工人调动、毕业生就业、引进人才、投靠亲属、购房人员、纳税人员、军人转业和复员安置等准入条件之一的,可在济南市区落户。市区是指历下、市中、天桥、槐荫、历城、长清六区。

  二是外地人员迁入章丘市及平阴、济阳、商河三县的具体落户条件,由各县(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

  《暂行办法》中以固定住所、合法职业和收入作为市外迁入人员的基本条件

  其中固定住所的含义是什么?

  据相关人士介绍,这一条款中的固定住所的含义是指,除自有产权住宅外,还包括租赁公房、具备落集体户条件的公寓和单位宿舍。

  对购买商品房落户有何具体规定?

  怎样办理迁济落户?

  《暂行办法》中规定的商品房,是指房地产开发部门按照国家规定开发销售的商品住宅房。

  具体的购房面积以申请人取得的房屋产权证登记的建筑面积为准,须达到100平方米以上(不包括地下室、车库面积),且已足额付款,不含二手房。

  凡符合《暂行办法》规定条件的,完备手续后,可由房屋产权所有人,直接向购房居住地公安分局提出申请。

  纳税人员落户条件中规定的税额是怎样计算的

  需完备哪些手续?

  以纳税发票为准,自投资者申请之日起,当年或3年累积达到规定税额的,需完备入户申请、居民身份证、暂住户口证、结婚证、户籍证明、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副本、纳税发票、在济居住证明信及其他相关证明后,向其固定住所所在公安分局提出申请。

  投靠亲属主要包括哪几类人员

  如何申报迁济落户?

  主要包括夫妻投靠、子女投靠父母、父母投靠子女三类人员,其中夫妻投靠落户条件取消了婚龄、年龄限制;如在济南一方系外地新迁入的,需取得本市户籍满3年后,方可申请办理夫妻投靠。凡符合《暂行办法》规定条件的上述人员,完备入户申请、居民身份证、结婚证、户籍证明、在济居住证明信及其他需提供的证明材料后,由在济一方向户籍地派出所提出申请。依据鲁公通[2004]179号有关规定,在读大中专院校学生、服现役人员、出国人员及服刑人员不能申请办理投靠事宜;属未婚子女投靠父母(须有户口所在地民政部门出具未婚证明),其未婚子女不含离婚和丧偶者。

  引进人才类在落户时

  公安机关受理的程序是怎样的?

  《暂行办法》对引进人才类落户受理程序进行了明确规定。

  一是,符合《暂行办法》第八条第三款“引进人才”类第一、二、三、四、六项准入条件的,由公安分局直接受理。二是,符合《暂行办法》第八条第三款“引进人才”类第七项准入条件的,对持山东省外来人才聘用证办理本人及随迁家属子女落户的,由用人单位负责完备手续,审核同意后直接报市公安局受理。

  已在济南就业的外地生源大、中专和技工学校毕业生

  如何办理落户手续?

  《暂行办法》中做了具体的规定,主要是应当同时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一是,全日制普通院校毕业生。

  二是,经毕业生主管部门正式派遣已办理接收手续、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按时缴纳养老保险的毕业生。

  三是聘用期达到一定年限的毕业生。

  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可凭毕业证、报到证、就业协议书或落户介绍信、户口迁移证、单位接受证明、劳动合同及交纳养老保险证明等相关材料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暂不符合《暂行办法》规定落户条件的,可由拟落户地派出所出具暂不具备落户条件证明,毕业生持该证明、迁移证、毕业证到迁出地派出所更改“迁往地址”后,回原籍或父母处落户,待符合《暂行办法》规定的年限后,再凭上述手续办理迁济落户。

  符合《暂行办法》规定条件的干部、工人调动

  应凭哪些部门的调动手续办理?

  应凭组织、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依照国家规定批准的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调动函等,并提供居民身份证、单位接收证明、原户籍地户籍证明或居民户口簿、结婚证(限已婚随迁人员)、在济居住证明信等相关证明材料办理申报落户。

  接收安置的部队退役士官

  如何在济南办理落户手续?

  符合国家接收安置政策及本《暂行办法》规定条件,完备接受安置转业士官通知书、入户介绍信、单位接收证明、复员退伍证、在济居住证明信、军人身份编码登记表、养老保险证明等手续后,属回原籍落户的,由派出所直接办理落户;异地安置符合《办法》规定条件的由市公安局受理。

  为什么《暂行办法》特别强调

  迁入人员都要参加养老保险?

  新迁入人员中下一步也会出现失业、疾病等多种困难情况,除加强社会救助外,更多地还是要强调自我积累,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应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要求迁入人员积极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其中基本养老保险是必须具备的。

  县(市)小城镇管理问题

  是怎么规定的?

  为了促进各县(市)的建设发展,除明确县(市)区域内小城镇人口完全放开、促进本地农民进城以外,对外地人口迁入小城镇的条件,市里不做硬性规定,只要有利于推动招商引资、有利于引进人才、有利于推动城镇建设,确定什么样的条件,完全由各县(市)政府自主决定,无需报批,也不用核准。

  外来人员迁移落户

  会不会遇到收费问题?

  《暂行办法》明确规定,除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项目外,不允许有其他收费或变相收费。

  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项目有:准迁入证工本费、户口簿工本费、身份证制作费等国家规定的科目。

  相关链接

  中国户籍管理的三个阶段

  中国的户籍制度,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户籍制度是指以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为核心的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的规定以及配套的具体措施。广义的户籍制度还要加上定量商品粮油供给制度、劳动就业制度、医疗保健制度等辅助性措施,以及在接受教育、转业安置、通婚子女落户等方面又衍生出的许多具体规定。它们构成了一个利益上向城市人口倾斜、包含社会生活多个领域、措施配套、组织严密的体系。政府的许多部门都围绕这一制度行使职能。

  建国后,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8年以前,属自由迁徙期;第二阶段,1958年~1978年,为严格控制期;第三阶段,1978年以后,半开放期。

  “二元经济模式”怎么生成的

  1958年以前,中国没有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人们可以自由迁徙。1958年1月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毛泽东签署一号主席令,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户籍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确立了一套较完善的户口管理制度。这个条例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在城市与农村之间构筑了一道高墙,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模式”因此而生成。

  为什么要鼓励人口的合理流动

  人口流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快速的经济发展必然产生大量的人口流动,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我国香港都是世界上人口流动量大,人员迁徙最频繁的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是经济高速发展之地。正如人口学专家研究表明:合理的人口流动能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人才交流和劳动力资源配置。为实现公民的择业、居住以及迁徙自由,国家正采取多种措施鼓励、支持和引导人口的正常、合理流动。

  责任编辑:屠筱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