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蒙阴农民选择土地合作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6日15:23 大众网-农村大众

  12月9日,站在蒙阴县界牌镇双河峪村东头的高地上往西看,连片的果树、梯田和密布的水利工程让人觉得这是个经济条件很不错的村子,根本看不出来这里曾经是个库区贫困村。原先,双河峪村和别的地方情况一样,村民们人均一亩多地被分散得七零八落,村民们说,当时是“搁不开犁,放不下耙,一律实行镢头化”。

  在这样的零散地块上小打小闹,对村民们的增收目标是个很大制约,于是2001年秋

,双河峪的村民自愿结伙,本着“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合作发展、共同富裕”的路子,成立了三个土地合作社,依照“自愿、有偿、依法、规范”原则进行了土地流转,把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重新分配,形成了一社一大片,一户一大块的格局。这样一来,农户再也不用为了种几分地东跑西跑、每块地里只能种点花生地瓜的发愁了。当年冬天,村里各社还雇来大型拖拉机,把土地进行深耕,整成了梯田,修了13条生产路,共6公里,新建塘坝三处,大口井7眼28个蓄水池,户均投入1500多元,多的投入3000多元。村里富利合作社的社长公绪利告诉记者:“我们社200多亩地分给了38户村民,家家户户土地集中,好管理、好经营。”第二年春天,各社又买来桃苗,600多亩山地全部栽上了桃树。现如今双河峪村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山、米粮川。

  野店镇南宴子村村民也尝到了土地合作社的甜头。村支部书记张荣东对记者谈了这样几件事:“2000年,村里号召群众栽桃树,并免费为群众买来了桃苗,可群众把桃苗领去晒干了烧火也不栽,可成立农业经济合作社后,各社由社长组织群众自带干粮、雇车并请村干部领着他们出去参观学习。”第二年以来,5个社发展经济林近千亩。反差如此之大,原因何在?长兴岭社的社长张成明的回答不无道理:没成立合作社之前,各家的土地都零零散散,有的一户五六亩地分布在20多处,一处栽不了几棵树,栽上后管理起来费工费力,成本高,再加上地块小,不值得大投入。现在,每个社的土地都调到了一起,一户一大块,发展起来成规模,管理起来省工省力。另外,各社都有懂技术的,可以指导不懂技术的;有闯市场的能人,可以依靠他们一起销售,互相帮扶,共同致富。

  本报记者唐峰张天银本报通讯员宋光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