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特稿:“八六一计划”挺起安徽工业经济脊梁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2月27日09:00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社合肥十二月二十六电题:“八六一计划”挺起安徽工业经济脊梁 中新社记者 顾立军 朱礼文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要建设现代化的安徽,安徽的工业必须强大起来。正在大力推进安徽工业化进程的“八六一”行动计划势在挺起安徽经济的脊梁。 曾几何时,安徽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中曾写下了重要一笔。清朝末年,中国第一艘蒸汽机船“黄鹄号”在当时安徽省安庆研制并试航成功;改革开放后,世界上第一台VCD现今在安徽省会合肥研制成功。然而,安徽工业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一个晚集。 据了解,一九八四年安徽乡镇工业的总产值只有十九亿一千万元人民币,全省工业除了钢铁、煤矿、有色金属、石化等产业外,县级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安徽经济长期跛脚,既与安徽工业先天的发展条件有关,也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分不开。新中国成立后,安徽被划入沿海地区,因备战耽误了发展时机;改革开放以后,安徽又被国家划入中部地区,遗憾地与沿海地区优惠发展政策失之交臂。 如何才能使得安徽由农业省份迈入工业大省行列?上世纪八十年代,安徽在轻工业发展上有所侧重,涌现出了美菱、荣事达、小天鹅等一系列名牌轻工产品,但仍然撑不起安徽工业的脊梁。一九九0年,安徽财政收入仅有二十五亿人民币。 怨天尤人,解决不了问题;实干突破,才能奋发崛起。 安徽现任的领导者们意识到,安徽经济要有大发展,只有大力推进工业化,否则一切都是幻想。在“中部崛起”呼声日益高涨的大背景下,经过详实的考察论证,安徽高层决定实施“八六一”行动计划。 “八六一”计划的具体内容是,在二00三至二00七年间投入一万多亿元人民币,加快加工制造业、原材料产业、化工产业、能源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全国著名的旅游目的地、重要的文化产业大省等八大产业基地建设,构筑防洪保安、通达、信息、生态、信用、人才等六大基础工程。 战略既定,安徽人对安徽发展的脉络更加了解,安徽发展的势头也更加迅猛。今年以来,安徽“八六一”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据安徽省发改委主任朱先发介绍,今年前十一个月,安徽列入“八六一”行动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八百五十七亿两千万元,到年底预计可完成投资一千亿元以上,全面完成年初确定各项目标。 如今,安徽工业发展态势喜人。马鞍山钢铁公司准备投资两千五百亿、再建一个新马钢的项目已于今年正式启动;皖北顾桥、凤台等一大批煤电项目正火速推进;马钢、徽商集团、江淮汽车、铜陵有色等八个年销售额超百亿的企业发展如虎添翼;奇瑞汽车正挥舞起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大旗;全民创业如火如荼,县域经济全面扩展。 在“八六一”行动计划带动下,今年前十一个月,安徽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一千七百五十三亿元,初步预测,今年安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有望达到两千五百亿元,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三十左右,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增长百分之二十的预期目标。 财政收入总量大小也一直被视为衡量一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尺。据安徽省财政厅朱玉明厅长透露,截至目前,安徽财政收入已达到六百五十亿元,大大超过二00四年全年财政收入总量五百二十亿元人民币。而到二00七年,安徽财政收入的目标直指千亿大关。 工业的超常规发展带来了滚滚财源,安徽财政大为充实。这使得工业反哺农业有了稳固的基石,工业农业齐头并进,安徽已有望在中部地区实现率先崛起。 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任海深告诉本社记者,目前安徽上下抢抓机遇、乘势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加速融入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纳入“八六一”行动计划的项目就是安徽经济发展的主力方阵,把这些重点项目搞好了,安徽奋力崛起的基础就会更加充实和稳固。 |